第五章大历诗风.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后期与五代文学史的四个阶段 大历至兴元时期(766—784) 贞元至大中时期(785—859) 咸通至天祐时期(860—906) 五代十国时期(907—959) 在此之前,生活于和平环境中的士人,存在强烈的由文事致卿相的功名愿望,可战争爆发后,武将有了用武之地,而文士被排挤到社会的边缘,再也看不到锦绣前程了。追忆往昔,犹如隔世,目睹现实,颇多生不逢时之感,热切的仕进愿望为消极避世的隐逸情怀所取代,诗中颇多无奈的叹息和冷落寂寞的情调,诗中有一种冷落寂寞的情思氛围。 1.韦应物、刘长卿 (1)韦应物 大历时期能自成一家的著名诗人,他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最能说明大历诗风的问题。 早年作品《寄畅当》中 “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何必事州府,坐使鬓毛斑”——这种气势壮大的诗作,明显地带有刚健明朗的盛唐余韵。 后期《滁州西涧》——明显带有一种冷落寂寞的情思氛围。 (2)刘长卿 在反映这一时期士人的孤独寂寞心态方面,刘长卿的诗歌似乎更具有代表性,刘生于开元太平盛世,主要创作活动在安史之乱以后,是位地道的大历诗人。他的代表作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他的诗里于冷落寂寞的情调中,又平添了一些惆怅衰飒的心绪,显得凄清悲凉,自称“五言长城 ”。 2.大历十才子 这一时期,在创作中以抒写冷落寂寥情怀为主的其他重要诗人,便是“大历十才子”。 所谓“大历十才子”是指代宗大历年间活跃于诗坛的十位诗人及其所代表的诗歌流派,关于成员,史载不一,据最早的姚合的《极玄集》记载,包括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十才子齐名的原因,在于其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他们的作品,除了应酬唱和之外,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 卢纶的《塞下曲》非常有名 第二节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一、大历诗人群体 1.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钱起等“十才子”诗人,作品多为题赠送别之作。 2.任职江南的地方官诗人,如刘长卿、韦应物、李嘉祐、戴叔伦等,作品多描写山水风景。 二、大历诗歌的词语色彩 凄清、寒冷、萧瑟乃至于暗淡的词语色彩,使大历诗整体上给人凄凉衰飒的风格印象。 “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 “山含秋色近,鸟度夕阳迟” “帆带夕阳千里没,天连秋水一人归”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三、大历诗人的意象类型分析 1.象征性意象:在刘长卿的诗中用得较多,意象运用有强烈的情绪化的倾向。“青山”、“白云”、“孤舟”、“夕阳”、“芳草”、“寒山”等。 2.描述性意象:以白描的手法写诗,以求意象的创新,追求精确和具体的写实倾向,发现前人没写过的琐细幽美的自然物象和生活小情趣。 第三节 顾况和李益 一、顾况的生平 顾况,字逋翁,号华阳真逸,晚年自号悲翁,苏州海盐恒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唐肃宗至德二年进士,曾任校书郎、著作郎等职,但在仕途上并无大的建树。晚年隐居茅山,“炼金拜斗,身轻如羽”。 二、顾况诗作特色 1.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他曾模仿《诗经》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并效法《诗经》“小序”,取诗中首句一二字为题,标明主题,开白居易《新乐府》“首句标其目”的先例。 2、俗:受江南民歌的影响,格调通俗明快,语言有如白话。奇:俗中有奇,有怪奇的想象和比喻。 俗——张籍、王建和元白诗派 怪奇——韩孟诗派和李贺 三、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声牵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余味无穷。 上半首中叙说力求平实,下半首出以奇想。这首诗的妙处正在其落想看似无理,看似荒唐,却真实、直率地表达了一位独守空闺的少妇的怨情,与其说它是无理、荒唐之想,不如说它是真切、情至之语。 四、大历诗歌的贡献和缺憾 贡献:1.细腻深刻的情绪描写和心态刻画 。 2.纯熟的律诗技巧,以婉转流利之调写萧散闲雅之景,在盛唐精工浑成外另辟清空流畅一途。 3.第三是清新、炼饰而又流利自然的艺术语言,工于白描,绘神绘色,富于表现力。 缺憾:取材过窄 ,境界狭小 ,章法结构单调,表现直露,因而缺少余韵远致 。 这些优缺点直接影响了中唐尤其是元白一派的创作。 * * 一、大历诗坛 “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倾向。这些诗人的大多数,青年时期是在开元太平盛世度过的,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可由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空前战乱,使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它向一股凌冽的寒风,霎时把人们刮进了万木凋零的萧瑟秋季,在士人心里投下了浓云密布的阴影。 李益(746年-829年),字君虞,陇西姑臧

文档评论(0)

35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