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教程文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较教育学;;学习提示:;推荐书目:;; 比较教育研究者和学习者共勉; 第一章 绪论;汉斯:“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研究造成教育差异的因素,比较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比较教育的主要目的。” 索科洛娃:比较教育学是研究当前世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共同的和个别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揭示其经济、社会和哲学基础以及民族特点。 冲原丰:比较教育学是以教育的整个领域为对象,对两国以上的现行教育进行比较,并把外国教育学包括在内的学科。 ; 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深入认???比较教育学: 1.研究目的:借鉴与革新 2.研究对象:内容 (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以各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的基本问题为重点); 时间(以当代教育为中心);空间(世界各国教育,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 ;例如: a.发达国家高等非学历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其启示 b.美国的学生贷款丑闻与贷款监管和资助制度改革 c.韩国高等教育学分银行制探析 d.“学院”改名为“大学”的动力机制——以美国亨廷顿学院为例 e.俄罗斯和美国师范教育课程之比较 f.中、美、英家长教育权利的比较 g.择校现象的国际观察与我国的政策选择 ;;;;;;什么是比较法?;;;五、外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 (一)史前阶段(1817年以前)—— “旅行者见闻” 古希腊古罗马:色诺芬、西塞罗 中世纪:日本遣唐使;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游记》) 16世纪伊拉斯谟;18世纪孟德斯鸠 阶段特征:零星的不系统的研究、无科学的研究方法、游记见闻居多。;; 代表人物: 法国朱利安 “比较教育之父”,著作《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提出建议:(1)建立国际教育机构(2)问卷法 (3)建师范教育网 (4)办刊物(5)研究教育规律 朱利安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的影响和贡献: 1.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建立比较教育的基本设想。 2.最早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术语。 3.为比较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化发展的方向。 ;法国库森《普鲁士教育报告》,成为1833年《基佐法》(《初等教育法》)的根据,影响了法英美的教育。1836年又考查荷兰教育。 美国贺拉斯·曼1843年考察欧洲多国,以改革美国公立学校,次年发表《第七年报》。 阶段特征:重在介绍外国教育经验,作为改进本国教育制度的借鉴,缺乏科学研究方法,仅停留在描述水平上,未深入分析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 ;(三)学科形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因素分析 背景:二次工业革命急需普及中等教育、一战后重建、苏联成立——外在动力促使各国进一步改革教育; 检讨和反思过去比较教育学的不足成为内在力量,研究者开始关注外国教育经验的“原因”,而不只是教育经验的“结果”或者“表象” 。;代表人物: 英 萨德勒《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实际价值的东西?》 ,承上启下,开创因素分析法。 “校外的事情比校内的事情更为重要,并且校外的事可以支配校内的事。”请问你如何理解萨德勒的这句话? 贡献: 1.把比较教育的目的由单纯的借鉴移植拓展到理解预测 2.首提民族性概念和历史主义思想。 3.主张研究学校外的事情,为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方向和思想基础 4. 促进了比较教育学科体系的形成和独立. ;美 康德尔 1933《比较教育》,认为比较教育是延续了教育史的研究,其目的有三种:“报导—描述”、“历史—功能”、“借鉴—改善。   英 汉斯《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依据》  运用历史因素分析法。 阶段特征:出现高水平专著,基本框架形成,以因素分析为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在高校开设课程,注重外国经验与本国实际的结合。 ; (四)学科蓬勃发展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综合研究 背景:第三次工业革命冲击、二战后重建、东西方阵营对峙——各国纷纷进行教育改革以迎接挑战。 新兴学科涌现、方法论丛林出现、国际性教育组织和机构成立促进了比较教育的大发展。 ;;;六、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 (一)史前阶段 唐玄奘 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描述印度教育,明朝时传教士利马窦、艾儒略(著书《职方外记》《西学凡》,向中国介绍西方教育制度的第一人),汤若望(天文历法)等来华传播西学。;(二)借鉴阶段(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 是对比中外教育状况,倡导借鉴外国教育经验,改造中国教育制度的阶段。比较教育研究刚起步,尚未形成学科体系。 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 ;(三)形成阶段(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 是中国比较教育学逐渐从教育学科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形态的阶段。 1901年《教育世界》杂志创刊,1911年陆费逵《世界教育状况》发行,1929年庄泽宣《各国教育比较论》出版;(四)发展阶段(1949

文档评论(0)

sunfuliang78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