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他二十八岁(800)及进士第后,曾在洛阳结识了圣善寺长老法凝,白居易向他请问佛法要义,法凝赠与八句话——覌、觉、定、慧、明、通、济、舍。 白居易感受很深, 有着一种“入于耳,贯于心,达于性”的禅趣体验。 (3)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他经常登山庐山与僧侣们交游参禅。 “薄暮萧条投寺宿,凌晨清净与僧期” “便住双林寺,仍开一草堂。 平治行道路,安置坐禅床。” “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 ” (4)白居易一生喜爱洛阳龙门香山的胜景,经常捐物捐款给香山寺,并自称“香山居士”;他有不少诗歌是吟咏自己香山居士生活的。 香山寺二绝 一 空门寂静老夫闲, 伴鸟随云往复还。 家酝满瓶书满架, 半移生计入香山。? 二 爱风岩上攀松盖, 恋月潭边坐石棱。 且共云泉结缘境, 他生当作此山僧 (5)公元846年,白居易逝世,享年七十五岁,他家人遵照他的遗嘱,将他葬于香山如满禅师的塔旁 。 2、白居易生命意识与佛教的关系 白居易是一位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诗人,在其诗作中经常出现有关对生死、衰老、疾病、功名利禄等问题的探讨,这种探讨通常与他的佛教思想融合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 (1)公元789年,年仅17岁的白居易在《病中作》里就表现出对衰老问题的深度忧虑: 久为劳生事, 不学摄生道。 年少已多病, 此身岂堪老? 白居易体弱多病,生性敏感,使他对生老病死问题极为关注;草木的盛衰、季节的交替都会让诗人伤感哀戚。 秋怀 凉风从西至,草木日夜衰。 桐柳减绿阴,蕙兰销碧滋。 感物思自念,我心亦入之。 安得长少壮,盛衰迫天时。 途中感秋 节物行摇落, 年颜坐变衰。 树初黄叶日, 人欲白头时。 为了摆脱生老病死的忧虑烦恼,白居易积极求佛修禅,从中寻找生命的依托和抚慰。 早梳头 不学空门法, 老病何由了。 未得无生心, 白头亦为夭。 客路感秋寄明准上人 已感岁倏忽,复伤物凋零。 孰能不惨凄,天时牵人情。 借问空门子,何法易修行? 使我忘得心,不教烦恼生。 求佛修禅使白居易能够观照外物,反省内心,超脱物我,怡然自由。他有不少诗歌描绘了自己所理解的佛禅对生命超脱所达到的境界。 睡起晏坐 本是无有乡, 亦名不用处。 行禅与坐忘, 同归无异路。 题赠定光上人 二十身出家,四十心离尘。 得径入大道,乘此不退轮。一坐十五年,林下秋复春。 春花与秋气,不感无情人。 (2)白居易仕途屡遭挫败与贬谪,在四处碰壁、骨肉流离中深感世事艰辛,从中也流露出对生死问题的忧虑与追问。 其一 无穷者日月,长在者山川。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嗟嗟群物中,而人独不然。早出向朝市,暮已归下泉。形质及寿命,危脆若浮烟。尧舜与周孔,古来称圣贤。借问今何在,一去亦不还。 其二 太公战牧野,伯夷饿首阳。同时号贤圣,进退不相妨。谓天不爱民,胡为生稻粱。谓天果爱民,胡为生豺狼。谓神福善人,孔圣竟栖遑。谓神祸淫人,暴秦终霸王。颜回与黄宪,何辜早夭亡。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朝政混乱,政出多门,内有宦官弄权,外有强藩割据,统治者荒淫无度,党同伐异,陷害贤能。士大夫阶层在这样黑暗环境下,要谋身自保,又要寻求精神安慰,唯有求助佛门。佛教就成了白居易独善其身,从容面对生老病死的途径。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巴水白茫茫,楚山青簇簇。 吟君七十韵,是我心所蓄。 既去诚莫追,将来幸前勖。 欲除忧恼病,当取禅经读。 须悟事皆空,无令念将属。 三堂绝句 同事空王岁月深, 相思远寄定中吟。 遥知清净中和化, 只用金刚三昧心 (3)晚年白居易坐禅修行、斋戒持善成为其日常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诗中感伤时事、悲秋叹老之情愈来愈少,看空外物与自我禅趣的成分愈来愈多,诗人的生命意识、人生态度变得平和从容,常与佛理禅道融为一体,又增加了超然脱俗的韵味。 在家出家 衣食支吾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 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 清唳数声松下鹤,寒光一点竹间灯。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 * 第四讲:佛教对隋唐文学的影响 一、隋唐佛教概况 隋唐时期,随着封建大一统政权的建立和开放包容思想观念的流行;佛教在中国又得到进一步的融合与发展;在印度本土,佛教出现日渐衰微的情况下,在中国却呈现出繁荣鼎盛的局面。中国佛教由此进入创宗立派的新时期,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体系。 印度佛教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发芽,在隋唐终于结出丰硕的果实,并且取代印度成为世界佛教文化的中心;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当时来华的印度高僧眼中体现出来; “脂那东国,盛转大乘,佛法崇盛,赡洲称最”(那提) “一乘点诰,兴在中华”(不空三藏) 二、隋唐时期的佛教宗派 宗派林立,“大乘八宗之说” 1、天台宗 2、三宗论 3、华严宗 4、净土宗 5、律宗 6、密宗 7、禅宗 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