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但愿人长久》课件.doc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但愿人长久》课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但愿人长久》课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计 心绪不宁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埋怨}重亲情 转念 宽慰}通情达理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六自然段。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教学难点: 反复吟诵,启发想象,领会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月日总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 谁能说说中秋节民间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学生畅所欲言) 2.总结: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距今900多年前的北宋年间,有一位的文学家叫苏轼(苏东坡),他有一个弟弟叫苏辙。小时候,兄弟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真是手足情深。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极少见面。这不,一晃又有七年没有见面了。这天正是中秋佳节。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苏辙而心绪不宁。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创作完成了。 出示《水调歌头》词,教师吟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经过的课文《但愿

文档评论(0)

施工方案编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专业从事招投标施工方案编制,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资料编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