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书注解 一、古注的类型 二、古注的内容 三、古注体例 四、注释术语 一、古注的主要类型 传 秦、汉时期特指解说经文字词句并阐明其大义的注解。儒家的重要文献称“经”,解释经书的著作叫做“传”。如毛亨《毛诗故训传》 《尚书孔氏传》 《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笺 “笺”的本义是条形小竹片。古人读书时用“笺”记心得体会。“笺”上所记的内容积累多了,经过整理就可以形成著作。 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或有所阐发的一种注释,如郑玄的《毛诗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兴也。关关,和声也。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水中可居者曰洲。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又不淫其色,慎固幽深,若关雎之有别焉,然後可以风化天下。夫妇有别则父子亲,父子亲则君臣敬,君臣敬则朝廷正,朝廷正则王化成。笺云:挚之言至也,谓王雎之鸟,雌雄情意至然而有别 。 注: 大约从东汉开始,对古书的注解一般不称“传”而称“注”。 与“传”名异而实同。 疏: 疏即疏通其义的意思。不仅对古书原文解释、同时对前人的释语也进行解释的注称“疏”。 正义 得名于“解释经传而得其正义”。与“疏”名异实同。 毛传 解释经文 解释传文 中华书局版阮刻本十三经注疏影印件 孔疏 章句 作为一种注释,“章句”除解释字词外,还说明句意及全章大意、指出全篇的题旨、分析篇章结构等。 (P615) 赵歧《孟子章句》 《孟子》原文 解释字词 分析文意 赵歧注文 集解 汇集诸家说解,并加上编者自己整理意,汇成一书,以便阅读。 集解的长处是能让读者了解注释的全貌,便于分析比较。 马融曰 王肃曰 包咸曰 何宴自注 二、古书注解常见术语 1、释义的术语 曰、为、谓之(615) 对被释词直接加以解释或定出义界,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叫”、“叫做”。 《小雅·正月》:“燎于方揚。”鄭玄箋:“火田為燎。” 《詩經·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州。”毛亨傳:“水中可居者曰州。 谓(616) “謂”用来说明被解释的词语属于某一特定概念,相当于“指的是、說的是”等。 《诗经·小雅·甫田之什》:“间关车之辖( xiá)兮,思娈季女逝兮。”毛传:“季女,谓有齐季女也。” 《荀子·劝学》:“诗者,中声之所止也 。”杨倞注:“诗谓乐章,所以节声音,至乎中而止,不使流淫也。” 貌(616)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的样子”。例如: 《诗经·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毛亨传:“迟迟,舒行貌。” 《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何晏集解:“循循,次序貌。” 犹 (617) 释词和被释词之间是同义或近义关系,大意是“等于说”“相当于”等。例如: 《诗经·魏风·葛履》:“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毛亨传:“纠纠,犹缭缭也。” 《礼记·曲礼上》:“毋剿( chāo)说,毋雷同。”郑玄笺:“剿犹擥也。谓取人之说以为已说。” 2、注音的术语 读若、读如(618) 这两个术语主要用于给被释词注音。例如: 《吕氏春秋·大乐》:“浑浑沌沌。”高诱注:“浑,读如衮冕之衮。” 《说文》:“亼,三合也。读若集。” 如字(622) 在特定的上下文中,被注释的字要按它本来的读音去读。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春秋·隐公元年)杜预集解:“段不弟,故不言弟。” 陆德明《释文》:“弟,音悌,又如字。”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庄子·逍遥游) 陆德明释文:“且,如字,旧子余反。” 3、释义兼注音: 读为、读曰(617) 这两个术语多用于指出假借字的本字。 《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杨倞注:“知读为智。” 《汉书·贾谊传》:“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颜师古曰:“信,读曰伸。” 之言、之为言(617) 用来表示释词和被释词的音义全通,使用这两个训诂术语时,除了解释词义外,还表示释词和被释词之间有音同或双声叠韵的关系。因此,它们兼有注音和释义两种作用。 《诗经·小雅·四月》:“我日构祸,曷云能谷?”郑玄笺:“曷之言何也。” 《礼记·学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郑玄注:“兴之言喜也。” 4、校勘 衍文:古籍在传抄刊刻过程中多出来的字。 《左传·僖公四年》:“汉水以为池。”阮元《校勘记》:“《释文》无‘水’字。云:或作‘汉水以为池’。‘水’字衍。” 脱文:古籍在传抄刊刻过程中丢失的字。又称阙文。 《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朱熹集注:“章首当有‘孟子曰’字。阙文也。” 三、注疏体例 在《十三经注疏》本中,《诗经》注疏包括有四家的注解: 西汉毛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