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刀耕火种:先以石斧,后来用铁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一般种一年后易地而种。由于经营粗放,亩产只有50千克左右,俗称“种一偏坡,收一萝萝”。 耕种方式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安土也);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晁错《论贵粟疏》 讨论: 1、明清时期商业和城市有何“新发展”,为何会出现这种“新发展”?这种“新发展”可能会对农业、手工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唐宋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推动了农耕经济的快速发展,明清时期为何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根本原因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和地租,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直接原因是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重视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相冲突。 2、执行:战国—汉—唐宋—明清 3、评价:①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发展,巩固中央集权政权;②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强固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压制了工业化变革,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1 夏商周:贡赋制度 分封的诸侯必须定期朝见天子,交纳贡赋 是赋税制的雏形。当时还没有土地税或地租 2 春秋:初税亩 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它承认私田合法,这就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 3 秦汉:编户制度 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 4 隋唐:(1)租庸调制 租是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调是人头税(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庸是纳绢代役(纳绢或布代役) 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保障了政府赋税收入,巩固了府兵制。 (2)两税法 分为夏秋两季征税。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统一税制,扩大征税面,保证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放松人身控制,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为主,是赋税制度的变革和进步。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激化了阶级矛盾。 5 北宋: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向应该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规定官僚也要交纳役钱。清查隐瞒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平均赋税 实质是纳钱代役和按亩征税。募役法减轻农民负担,保证生产时间;方田均税法增加政府收入,因大官僚大地主反对被废除 6 明后期:一条鞭法 把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和人丁的多少收税,纳银代役的规定,简化赋税名目和征收手续,反映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赋役征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7 清前期:摊丁入亩 康熙“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雍正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地丁银;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有利于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刺激人口的增长。 特点 1 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直至取消人头税(两税法)2 征税形式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一条鞭法)3 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两税法)4 征税对象由征收实物为主到征收货币为主(以一条鞭法为标志)5 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代役(以“庸”为标志) 6 商品税逐渐加重 1、著名史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以下选项中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 A.北京人遗址已发现采集和猎取食物的遗迹 B.湖南玉蟾岩,陕西半坡遗址、浙江河渡遗址等地都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 C.除了黍、粟、水稻外,起源于战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大豆等 D.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存在的大量稻谷的遗存 2、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符合诗中描绘的选项是( ) A.筒车用于山地灌溉 B.江南地区出现了水田 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 D.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 3、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