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总结渔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渔 父 学习目标 1、归纳整理文中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能运用对译法准确翻译文中重要句子 3、能够准确概括归纳内容要点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楚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对内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政治。对外主张联齐抗秦。被谗,遭放逐。楚襄王时再遭谗毁,迁于江南多年,后见楚国政治腐败,无力挽救,怀着深沉的忧愤,自沉于汨罗江。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楚辞中的《离骚》、《九章》、 《九歌》、 《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 创作背景 《渔父》的写作背景,按司马迁本传和东汉文学家王逸的说法,大约是在楚顷襄王执政时期,屈原遭到流放,政治上遭到重大打击,个人和楚国面临着厄运的情况下,诗人心情忧愤苦闷,来到汨罗江畔,边行边吟而成的。 《渔父序》在末尾说:“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为楚人因怀念屈原而收集整理屈原之诗词互相传赠。这说明《渔父》在秦汉以前已经广为流传。 疏通文本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已经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脸色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被事物拘泥约束,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在行为上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离开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1.之 (1) 渔父见而问之 (2) 安能以身之察察 (3)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2.于 (1) 圣人不凝滞于物 (2)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3) 何故至于斯 1.之 (1) 代词 (代屈原) (2)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 助词,的 2.于 (1) 介词,被。 (2) 介词,在。 (3)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重点虚词 3.而 (1) 渔父见而问之 (2) 而能与世推移 (3) 渔父莞尔而笑 3.而 (1) 连词,表承接。 (2) 连词,表转折。 (3) 连词,表修饰。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子非三闾大夫与(“非”表否定判断) 2.疑问句 (1)自令放为(疑问语气词“为”,表疑问) (2)何故至于斯(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疑问代词“安”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 (4)子非三闾大夫与(“非”与疑问语气词“与”,表反问) 3.省略句 (1)行吟(于)泽畔(省去介词“于”) (2)(渔父)遂去,不复与(之)言(前省去主语“渔父”,后省去介词宾语“之”) 4.被动句 (1)屈原既放(“放”,被流放之意) (2)是以见放(“见”表被动,相当于“被”) 思考问题 请概括渔父是怎样的形象? (1)渔父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 (2)他有着与世无争、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 【课堂演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故深思高举 行为高出于世俗 B.鼓枻而去 敲打 C.遂去,不复与言 前往某地 D.何故至于斯 这,这个地步 1.C(离开某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安能以身之察察 安能以皓皓之白 B.渔父莞尔而笑 则噪而相逐 C.沧浪之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l5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