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程标准: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 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 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 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及发展——从傩到梨园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和明清昆曲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京剧 内容概述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载歌载舞来娱神, 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傩”。 【思考】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遇到可怕的事情总把它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在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及发展——从傩到梨园 1. 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仪 (1) 产生背景 3. 唐:“梨园”,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和戏剧冲突 2. 先秦:傩被纳入“礼”的范畴,杂技百戏 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共同点。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并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演艺术,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所以,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一。 【讨论】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怎样演变成戏曲? 江西萍乡傩舞队在表演“耍傩神” 江西婺源傩舞队表演“舞鬼” 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上海电影制片厂等诸多媒体曾先后赴南丰拍摄傩舞专题片。日本、法国等专家、学者风涌而至。香港凤凰卫视电视系列报道《寻找远去的家园》之一“谁来拯救南丰傩舞?”一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1.产生背景 (1)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很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 请问:图中的人们正在做什么? 南北方人口变化情况对比 (2)政治经济重心南移,北人南迁 这种戏曲流行在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所以叫南戏。 2.流行区域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1.产生背景 宋代 南戏 材料:宋人周密《癸辛杂识》记载,温州乐清县有个叫祖杰的恶霸和尚欺压百姓。乡人告到官府,祖杰行贿于官府,官府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将告状人治罪下狱。于是民间艺人将之写成戏文上演,以广其事,在舆论压力下,官府被迫将恶霸和尚治罪。 思考:南戏主要流行于社会哪个阶层?有何社会功能? 3、特点:主要在民间流行,一般由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南戏 浙江永嘉昆剧传习所演出的《张协状元》剧照 《张协状元》是中国最早的南戏剧本 浙江永嘉昆剧传习所演出的《杀狗记》演出照 《杀狗记》是南戏的传统剧本之一 。 这两幅图反映了那一戏曲种类?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元代,北方地区兴起的一种戏曲 融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一体的极具民族风格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一位戏曲学家说:”杂剧在元代出现并且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决非偶然。是有深刻的社会背景的” 阅读教材,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有何社会背景.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元朝娱乐场所 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元朝杂剧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元推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知识分子的地位十分低下,在当时按职业划分的十个等级中,“八娼九儒十丐”,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纷纷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促成了元杂剧的昌盛。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和王实甫。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元杂剧 关汉卿 《窦娥冤》剧照 关汉卿,被誉为“元曲第一家”、“东方的莎士比亚”。一生不畏强暴,性格倔强不屈,自比为 “蒸不烂、煮不透、捶不扁、炒不 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创作杂剧60余种,保留至今共约18种。 王实甫和《西厢记》 王实甫以他的杰出杂剧《西厢记》 耀中国古代剧坛。在元代堪与关汉卿比肩;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可同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罗贯中、施耐庵、汤显祖、曹雪芹等并列。 昆曲——百戏之祖 昆曲,原名“昆腔”,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著名的剧目有汤显祖的《牡丹亭》、《南柯记》,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昇的《长生殿》等。 昆曲 特点:典雅华美,寓意深切,讲究格律,载歌载舞 鼎盛时期:明中叶到清中期 地位:明中后期,发展成全国性剧种,对众多剧种产生深远影响。 奥运开幕式中的昆曲 该剧种于2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