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通用版一轮复习学案:第四部分++微阅读+主题一++微叙事与大哲理.doc免费

2020届高考语文通用版一轮复习学案:第四部分++微阅读+主题一++微叙事与大哲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题一 微叙事与大哲理 微叙事与大哲理(一)——自然现象巧譬喻 eq \a\vs4\al([微技法])  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如月有阴晴圆缺,四季变化,气候的冷暖,刮风下雨,白天黑夜等。是相对于由人类引发的社会现象而言。 自然现象中常常蕴含着种种哲理。我们可以通过譬喻的形式,把哲理挖掘出来。在写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对象,仔细观察 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如朝霞晚霞、月圆月缺、春风春雨、雾起雾散……都属自然现象。我们在写作前,首先要确定对象。决定写的时候,还要仔细观察,找出譬喻的相似点。如“朝霞”可以是朝气的象征,“晚霞”可以是晚年的比喻;“月圆”可以是圆满的象征,“月缺”可以是分离的状态。 2.抓住特征,切合喻意 做到形中有神,神中见形,形神结合。例如以“柳”为写作对象,其特点是春的象征,可以是阳气的代表;“柳”与“留”谐音,也可以是离别的象征。 3.合理想象,突出主题 在写作时,还要根据自然现象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恰当运用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把要表现的主题提炼出来。如写蜡烛,可以提炼其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如写圆规,可以借此批评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现象。 eq \a\vs4\al([微美文])  遮 在粤语里,伞和遮是同音的。 帽子是伞,扇子是伞,彼时琵琶女的琵琶,此时我同学的口罩,都是伞,都是用来遮遮掩掩的物件。——女人们太需要这些东西了。 雨打芭蕉,雨打新荷。若那雨点只直直摔在地上,便不叫“琼珠”了,堪剩下个“乱撒”,毫无美感。被截断才有矛盾,有矛盾才有美丽。视线落到这些遮掩物上,“砰”地碎开,落下一地的翩翩遐思,不完整、不真切,抓心挠肝,欲罢不能。 所以那雨巷里撑着一把油纸伞的女子才在戴望舒的心里留下了痕迹。 芭蕉叶下,是谁勾起朱唇,巧笑嫣然。 eq \a\vs4\al([大领悟])  这是以“伞”为话题的微作文。作者巧用粤语里同音的“伞”和“遮”引入话题:截断与阻隔。关于各种“伞”和“雨打芭蕉,雨打新荷”的自然现象的叙述与描写,还有戴望舒《雨巷》里那个女子的可望而不可即,都在运用巧妙的譬喻,集中突出主题:截断与阻隔造成矛盾,有矛盾才有美丽。越是不可捉摸,越是妙不可言。 作者的语言灵动轻盈,丰富细腻的微叙事为哲理的生发做了极好的铺垫,短短的一篇二百字的微作文,摇曳多姿而又深邃幽远,极富时间感和空间感。最后的画面定格意味深长。 微叙事与大哲理(二)——生命现象喻哲理 eq \a\vs4\al([微技法])  生命现象喻哲理类作文主要有两种行文思路。 1.由人及人 可以从坚韧,生命的真谛;以奔跑的姿态度过生命;执着创造,装点生命;舞出生命的绚丽等角度来阐述哲理。 2.由物及人 这里的“物”指有生命的事物。如“大雁”,可以展现其壮志凌云;如“燕子”,可以写其为报春的使者;又如“狗”,褒义是忠实,贬义则为奴才。 在阐述的时候,一定要举重若轻,点选得不要太大,常见的选点有:相信自己、坚持不懈、无私奉献、自信达观、坚强不屈、平凡真诚、执着坚守、个性飞扬、身残志坚、平凡中彰显伟大、逆境中成就辉煌、俗世中坚守自己,等等。 eq \a\vs4\al([微美文])  不 放 下 若是释然,何需放下? 放下固然豁达,不放下尤显勇气。 初生的婴儿坐婴儿车,成长后骑脚踏车,中年奔小车,老年免不了救护车,回归赤裸时躺殓车。若不是欲念从未卸下,又岂会拥有如此绚烂丰满的人生? 人生的每一次追求,都是不放下的欲念在膨胀,其实只要于旁人无碍,不放下又何妨? 倘若从一开始便定格色彩,决意放下,照片上的色彩又岂能跳脱出黑白二色? 放不下,就不放下吧。 eq \a\vs4\al([大领悟])  这是一道考试作文题《放下·不放下》,考生选择了“不放下”。他从生命现象入手,赫然直面人生,寄寓深刻哲理:“初生的婴儿坐婴儿车,成长后骑脚踏车,中年奔小车,老年免不了救护车,回归赤裸时躺殓车……”简直是触目惊心!然而又无人能够逃避。考生选择了“车”这一视角,运用微叙事以几幅典型画面快速拼接了人的一生。这种将人生片断化拼接剪辑的蒙太奇手法,夸大和强调了生命的转瞬即逝,令人触目惊心的同时,也让我们服膺作者的生命解读和生活态度:“若不是欲念从未卸下……照片上的色彩又岂能跳脱出黑白二色?”在文章的末尾,作者又以巧妙的回环句轻松扣题:“放不下,就不放下吧。” 文中的微叙事,给了读者的心以重重一击,为后文生发大哲理做了震撼人心的热身运动。要打开人们的心门,有时候的确需要这样的力度与锐度。就好像一块巨石若是完好无损全无缝隙,它总会寸草不生;只有敲开一道缝隙,才有可能播下种去。 微叙事与大哲理(三)——日常小事说开去 eq \a\vs4\al([微技法])  “小事”是指日常生活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xiqiaohudi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