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科类阅读(2)
【考情分析】(知识树、考查类型或易犯错误)
⑴文本的体裁:主打体裁是带有文化含量的社科论文。
⑵覆盖的考点:根据文本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⑶题量、分值、题型:3道,9分,均为单选题。
⑷命题思路:
“阅读,首先是正确理解语义的问题;进一步则是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筛选出关键语言信息;再进一步,则是对这些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得出必要的结论。”
【例题导引】
【技法三】替换概念,暗变信息。
科技文有大量的科学名词或术语,细微的区别或变化都可能大相径庭或产生天壤之别。这就需要我们细心辨别、比照信息。设计者常采用 “ 替换 ” 或 “ 暗变 ” 的方式:即把概念A替换为概念B;或把信息A暗变为信息A′。以此来 “ 混淆视听 ” 。
【例3】科学家为太空设计的第一座工厂是制药厂,产品是有 “ 抗病毒法宝 ” 和 “ 抗癌良药 ” 美誉的干扰素。过去,干扰素一直是从人体血液中提取。3万升人体血液才能提取100毫克干扰素,目前全世界力所能及的干扰素产量对成千上万的患者来说,真是杯水车薪。为解决这一供求矛盾,瑞士科学家采用遗传工程的方法生产出了干扰素,但是由于地球上重力限制了分离的精度,同时还由于空气中的杂质影响,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干扰素很不纯净,混有分子量和干扰素相同的杂质。
【题3】下列有关干扰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人体血液中提取的干扰素总量目前已不能满足成千上万患者的需求。
B、太空生产的干扰素在精度和纯度上要比采用遗传工程方法生产出来的干扰素高。
C、用遗传工程方法生产出来的干扰素因受到地球上重力和空气中杂质影响,常混有与干扰素相同杂质的分子量,很不纯净。
D、干扰素的供需矛盾促使瑞士科学家采用遗传工程的方法生产干扰素。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是C项。命题者有意将信息暗变。信息A“分子量和干扰素相同的杂质 ” 偷换成信息A′“与干扰素相同杂质的分子量 ” ,信息A和信息A′在字面上没有改动,但在词序上有了调整。信息A≠信息A′。貌视相同,实质大相径庭。我们如不细心辨别,很容易中计。
【技法四】个性与共性或主观与客观混同。
科技文在说明事物的特性或事理时,很重 “ 依据 ” ,依据中常常包含事物的个性与共性、主观与客观因素。设计者往往在其中做 “ 文章 ” ,将其等同起来或罗列一起。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把握信息要点,准确地区分。
【例4】生活于海洋的哺乳动物中,鲸是适应海洋生活程度最高的一类。它们的体形趋于流线型,体表光滑,前肢像桨一样,后肢退化,适宜水中游泳的运动方式;皮肤下厚厚的一层鲸油,使它们不需耗费大量的热量即可维持体温的恒定。在海洋中,它们靠自身独特的声纳定向系统导航。而一旦到了陆地上,它们就寸步难行了。
【题4】下列不能作为 “ 鲸是适宜海洋生活程度最高的一类 ” 的依据是:
A、鲸是生活于海洋的哺乳动物。
B、鲸有流线型的体形且体表光滑,前肢像桨一样,后肢退化。
C、鲸皮肤下有厚厚的一层鲸油,能够保持热量,维持体温。
D、鲸有自身独特的声纳定向系统导航。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是A项。分析题干中 “ 鲸是适宜海洋生活程度最高的一类 ” 一语,无疑是要求我们找出具有鲸适宜海洋生活的个性特征。显然,选项A不属于鲸的个性特征,故不能作为 “ 鲸是适宜海洋生活程度最高的一类 ” 的依据。这是典型的以 “ 共性 ” 混同 “ 个性 ” 的示例。
【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
“断桥”考
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先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句,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
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祜坊而改称宝祜桥。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下就说“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诉纷纭。
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道“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赵秉文《墓归》诗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明邵经邦《断桥》诗云:“闻到桥名断,从来金勒过。”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非杭州西湖所独有。
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断桥”呢?据考证,这里的“断桥”实即“簖桥”,而“簖桥”则是与捕鱼蟹之“簖”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的“簖”插在江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而渔人就在“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这种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9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练案)专题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doc
-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提升八生物技术实践.doc
-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提升二生物技术实践.doc
-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提升六生物技术实践.doc
-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提升七生物技术实践.doc
-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提升三生命活动的调节.doc
-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提升四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
-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提升五其他考点.doc
-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提升一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doc
-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仿真卷1642选1.doc
-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社科类阅读4.doc
-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诗歌鉴赏1+形象.doc
-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文言3+虚词.doc
-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文言4+虚词.doc
-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现代文阅读2+实用类_传记.doc
-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现代文阅读3+新闻.doc
-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现代文阅读4+新闻.doc
-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修辞1+“对偶反复排比”.doc
-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修辞2+“比喻比拟借代”.doc
-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修辞4+综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