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行为遗传.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Per1基因,即period1基因,是生物节律分子振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参与机体的其他生理、生化活动。Period基因家族是生理节奏调节基因的主要成员,其中Period1(Per1)发挥着核心作用。 科学家找到了实验鼠的大脑中操纵生物钟走向的基因“per1”,并基本摸清了生物钟的“秉性”,按照这样的研究思路,不久就能制造出能有效缓解时差的药物,并进一步在癌症、情绪失常、老年痴呆和内分泌失调等与生物钟紊乱有密切联系的疾病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除了在医学领域的巨大利用前景,了解大脑生物钟的运作原理和方式也能帮助飞行员、媒体从业人员等经常需要值夜班的人们保持清醒良好的精神状态。 * 同样是熬了一个通宵,有的人会疲惫不堪,有的人却没觉得有多累。欧洲科研人员最新研究证实,这种差异和PER3基因有关 PER3基因与人缺觉后的反应有关,这个基因分为长版和短版两种。拥有短版PER3基因的人熬夜后认知能力仍然如常。而拥有长版PER3基因的人熬夜后大脑活动明显减少。 研究人员说,有些特殊行业,比如医护人员、民航飞行员、卡车司机等,时常需要值夜班。而通过PER3基因检测,可以识别出哪些人群不适合夜班工作。 分析发现,拥有短版PER3基因的人熬夜后,在完成认知任务时,除了会激活正常的大脑区域,还会额外调动其他区域的大脑结构前来“帮忙”。而拥有长版PER3基因的人大脑则没有这么灵活。 * * * * HGPRJ: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 * 桃花鹦鹉的研究实例 有一些桃花鹦鹉从小是由养父母葵花鹦鹉喂养大的。大多数桃花鹦鹉的叫声都是一样的,但那些少数被葵花鹦鹉喂养大的个体,其叫声却不一样。在这个例子中,两类桃花鹦鹉之间的行为差异显然是来自于这些个体的听觉经验和社会经历,而不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遗传差异。 两个漏斗网蛛种群成员之间的行为差异 问题:栖息在草木茂盛的溪流边的漏斗网蛛,对于落网猎物的反应非常缓慢。而栖息在相邻干荒漠草原的漏斗网蛛,只要猎物一落网就会迅速跑到网上。这些同种蜘蛛在出击速度上的差异纯粹是由于环境的差异? Ann Hedrik和Susan Reichert把这两个地区的蜘蛛带到了实验室内并在同样的条件下把新一代的蜘蛛饲养到成熟期。 结果:来自溪流边的蜘蛛后代对猎物的反应仍然很慢。当把一只蟋蟀放到网上后,蜘蛛来到网上的时间约为1分钟,而在同样条件下,荒漠草原蜘蛛的后代出现在网上的时间平均不足3秒钟,即使它们在此之前所得到的食物与溪边蜘蛛的后代一样多。 结论:是遗传差异导致了两地蜘蛛在攻击速度上不同。 2、基因与黑顶莺的迁移行为 -在德国繁殖的黑顶莺一年两次进行远距离迁移,迁移是在欧洲和非洲之间进行的,每年春秋两季都要经过西班牙。 -但是也有不迁移的黑顶莺,包括栖息在非洲西海岸佛得角群岛上的个体,它们全年都生活在那里。 -不同的迁移习性是由遗传差异决定的? Peter Berthold及其同事对其进行了研究 假设:黑顶莺至少有一个基因影响着个体的迁移习性,最简单的情况是只需要一个被称为A的单个基因,但它是以等位基因A1和A2的形式存在。德国黑顶莺可能具有的基因型是A1/A1,而佛得角黑顶莺可能具有的基因型是A2/A2。那么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就应当是A1/A2,杂交后代的迁移行为也应介于它们两个亲本迁移行为之间。 实验:首先在德国和佛得角群岛捕捉黑顶莺。 德国雄鸟×佛得角雌鸟 德国雌鸟×佛得角雄鸟 -在笼养条件下产生了杂种后代。 -测定亲鸟和杂交后代的迁移行为。 测定方法:把黑顶莺放入特制的带有电动栖枝的箱子里,不管何时只要鸟儿停在栖枝上就能被记录下来。 结果:德国黑顶莺迁飞躁动期约为370小时; 佛得角黑顶莺却整夜处于睡眠状态; 杂交后代迁飞躁动时间平均为260小时。 结论:这一实验结果支持了遗传假说,即黑顶 莺的迁飞倾向是受遗传影响的。 黑顶莺在迁飞期间,两个不同的迁飞种群是采取不同的路线飞往非洲的。 1991年,Andreas Helbig研究了遗传差异对黑顶莺不同迁飞路线的影响。 方法:先繁育出德国黑顶莺和奥地利黑顶莺的杂交后代,然后再把亲鸟和杂交后代于晚上放入专门的漏斗箱中。当它们向上窜跳试图开始向非洲迁飞时,就在衬纸上留下了足痕,然后计算每只鸟足痕的平均方向和确定它对飞行方向的选择,比较杂交后代的选择与两亲本鸟的选择。 结果:杂交鸟的选择刚好是两亲本鸟选择方向的中间位置。 这一结果证实了下述假说,即德国黑顶莺和奥地利黑顶莺在遗传构成上的不同影响着它们对迁飞方向的选择,而杂交后代所接受的是双亲等位基因的混合体,因此在迁飞方向上就

文档评论(0)

186****64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