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力:走向优秀,走向成功.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能”用人的艺术 1、人的能力变数:种类、层次、兴趣、人脉、适应性、 成长性、灵活性、积极性…    2、事的变数:难易繁简、大小公私、轻重缓急、常规、突发与例外…    3、能岗关系的多种可能性:能岗相称、能高位低、需大于能… 以“品”论用     大用“极品”     培养着用“副品”               重用“精品”    控制着用“危险品”      信用“正品”    改造着用“废品” 案例:点石成金的胡雪岩            德才貌齐备——极 品 德 才 兼 备——精 品                   德 高 才 疏——正 品 德 才 平 庸——副 品 有 才 无 德——危险品 无 才 缺 德——废 品      用人者鉴: 天生此人总是材,天生此材必有用,   关键看领导者会不会用,善不善用。 一等高手:什么人都能用;  二 等 者:只会用好人,不敢用坏人;  三 等 者:只用不如自己的人。 以“需”用人的艺术    我们要照顾好员工,他们就会照顾好 客户,进而照顾好我们的利润。                     —“亚洲最佳雇主”UPS(联合包裹)                 亚洲区总裁 员工需要:   企业需要:   做事的机会    量才录用、分工协作   赚钱的机会    薪酬合理、考核公正、奖惩严明   学习的机会    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的培育   晋升的机会    竞聘竞岗、择优录取 *一个重要的公式: 企业收益=决策正确度×部属认同度 *部属认同度:四要素 (1)需要 (2)动机 (3)行为 (4)目标 以“需”用人的思路: 1把员工分散多样的需要整合融入于企业目标; 2对目标进行分解并实施管理; 3在管理中调整,使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趋于一致,使员工需要与企业需要的满足能基本同步。 请问:    你企业有专人或机构收集和研究员工的需要及其变化吗?    你企业的目标有否以清晰明了的表述让每个员工都知道?    你企业有专人或机构整合上述两方面需要并制订相应的计划和措施吗? 案例:小白为什么建议改佣金制为业绩制 优化组合用人艺术 集体不等于团队,团队必定是优良的集体。 团队是以目标为核心,凝聚力、依存度都极高的利益共同体。 团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对不同素质的人们加以优化组合的结果。 案例: 野马与动物园里的马 日本人为什么能如此团队? 三个臭皮匠为何能顶个诸葛亮? 优化组合用人三步曲 一、以目标的性质选择人; 二、以岗位层次的特点配置人; 三、以分工协作的要求组合人。 西天取经班子的结构分析: 开创型人物:孙悟空 辅助型人物:猪八戒 协调型人物:沙和尚 后备型人物:白龙马 挂帅型人物:唐 僧 正组合正效应与负组合正效应 鲶鱼效应与松下公司 空城计成功的真正原因 张学良为何如此长寿 以德用人的艺术 “德”——指用人者的德行 使用人与利用人的区别:     事前:出发点和目的不同     事中:言行态度不同     事后:处置方式不同     中国人通常从以上比较中识别用人者的德行。 以德用人的内容:         爱才之心   求才之诚           识才之慧   驭才之智           容才之量   护才之胆 行动力:走向优秀 走向成功 ——选人、用人、教人、留人艺术 德鲁克如是说: 管理的本质就是用人成事。 如果一件事非要自己去做才能做成,那是你在做事;只有这件事通过下属去做,做成了,你才是在做管理。 领导者要“聪明做事,而不是卖力做事”。 请问: 耳听为虚,眼见一定为实吗? 发散你的思维,你想到了什么? 原来我们是用以往形成的观念、影像、经验和思维习惯观察判断眼前的人事; 面对同一事物,同事间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原来就这么简单;如果非常一致那就非常奇怪。 作为主管,我应该: 态度谦和、作风民主; 乐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不固执、坚持目标导向,随时修正自我。 思考题: 1、 在以往的经历中,您曾否看错过人,用错过人? 2、日常生活中,我们究竟依据什么在看人? 识人选

文档评论(0)

开心就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