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目-淮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PAGE 1 — 温馨提示 中心各科室、三区分中心: 为了加强中心干部职工道德修养,创建文明单位,按照《全国文明单位评测体系》的要求,每位干部职工都应阅读以下道德经典书目(篇目),中心会将阅读情况纳入单位和个人目标考核。 淮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 淮北市疾控中心 应知必读的道德经典书目、篇目 一、启蒙经典(共3篇) 1、《老子》(《道德经》) 2、《三字经》 3、《弟子规》 二、四书五经(共30篇) 1、《大学》(第1章) 2、《中庸》(第20、21、22章) 3、《论语》(10篇) (1)《学而·学而时习之六章》(第4、5、6章) (2)《为政·为政以德七章》(第1、4、11、15、17、19、20章) (3)《里仁·里仁为美九章》(第1、5、8、9、10、14、17、24、25章) (4)《雍也·乐水乐山四章》(第18、20、23、30章) (5)《述而·志于道八章》(第3、6、8、12、16、22、34、37章) (6)《泰佰·任重道远三章》(第5、7、10章) (7)《子罕·仁者不忧七章》(第4、17、18、19、23、28、29章) (8)《颜渊·成人之美五章》(第4、16、19、22、24章) (9)《子路·和而不同九章》(第6、16、17、19、21、23、24、26、27章) (10)《宪问·修己以安百姓十章》(第2、3、4、24、27、28、30、34、35、42章) 4、《孟子》(6篇) (1)《公孙丑上·论浩然之气二章》(第2、6章) (2)《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一章》(第2章) (3)《离数上·得民心者得天下二章》(第9、10章) (4)《告子上·舍生取义二章》(第8、10章) (5)《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三章》(第14、19、24章) (6)《尽心下·尽信(书)不知无(书)二章》(第3、31章) 5、《周易·泰》 6、《尚书·盘庚上》 7、《诗经》(5篇) (1)《关睢》 (2)《子矜》 (3)《鸡鸣》 (4)《伐檀》 (5)《硕鼠》 8、《礼记》(3篇) (1)《苛政猛于虎也》 (2)《不食嗟来之食》 (3)《学记·教学为先》 9、《左传》(2篇) (1)《曹刿论战》 (2)《烛之武退秦师》 三、劝学励志篇(10篇) 1、《劝学》(前3节)(荀子) 2、《师说》(韩愈) 3、《孟母戒子》(韩愈) 4、《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 5、《孙权劝学》(司马光) 6、《陋室铭》(唐·刘禹锡) 7、《爱莲说》(宋·周敦颐) 8、《为学》(清·彭端淑) 9、《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孟子》) 《老子》(《道德经》)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第三章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