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氢 低温时,快的,弱的,可逆的化学吸附,脱附得到H2 高温时,慢的,强的,不可逆的化学吸附,脱附得到H2O 两种吸附态{ 对可逆吸附:H2均裂,以H原子形式吸附 对不可逆吸附:H2异裂,在表面上形成OH- (3)CO 两种吸附态{ 吸附态与氧化物有关,与吸附温度有关。 低温下,弱的,快的可逆的化学吸附,脱附得到CO 高温下,强的,慢的不可逆的化学吸附,脱附得到CO2 例如:室温时 不可逆机理: 可逆机理:对CO可逆吸附机理的本质仍不太清楚。 可能为 (4)CO2 CO2吸附是可逆的,脱附时仍得到CO2 机理: (5)烃类 ①两种吸附机理{ ②表面吸附质点带正电 ③烯烃比饱和烃容易吸附,并作为施主吸附在金属离子上 1烯烃 烯烃在过渡金属氧化物表面的化学吸附小于金属上的化学吸附,但比其他氧化物强(如Al2O3) 或 A B C.在酸性氧化物上生成正碳离子 2炔烃 已提出的吸附态有: 和 3烷烃 A.异裂的离解吸附 B.与氧化物金属离子键合 M2+ M2+ 二.绝缘体氧化物的化学吸附 绝缘体氧化物属于化学计量关系的氧化物, 如:MgO、SiO2、Al2O3 既不能吸附O2,也不能吸附H2和CO 由于这些氧化物自身具有酸碱性,故他们都能与水和其他的极性分子反应。 通常,象固体SiO2和Al2O3等的表面上,被一层化学吸附的水所覆盖,因而表面是充分羟基化的,这些羟基与表面键合很牢固,要通过加热完全除去他们几乎不可能。当这些氧化物悬浮于水中时,分子中的M-OH基团按阳离子Mx+的电负性不同离解为酸或碱。 例如: 这种属性是他们能够负载金属离子,成为负载型催化剂载体的重要原因。 干燥好的SiO2和Al2O3是常用的干燥剂 三.氧化物表面积的测定 1.单一组分氧化物 ST用BET法。 2.多组分氧化物 测定某一组分的比表面,用选择性吸附剂的办法。 第二章作业: 1、Taylor 等曾研究H2在ZnO上的吸附,得到下图所示的结果, 7 6 5 4 350 650 950 1250 时间/min 于STP的吸附体积/cm3 A B C D E F G H 111℃ 154℃ 111℃ 154℃ 3 50 纵坐标是吸附的H2的体积,横坐标是时间。ZnO先在0℃保持100min,然后温度很快升到111℃,并在111℃保持到第300min,此时温度再升到154℃,至第1000min时,温度再很快降到111℃,至第1150min时,温度再升到154℃,并在此温度保持到第1250min。假设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压力保持恒定为105Pa,请对上述实验结果作出你的解释。 2、实验表明,观察到的物理吸附最大的热效应发生在沸石或某些活性炭上,试解释之。 3、含Cu的催化剂常用于水煤气变换反应 应用本章所学知识解释之。又,Ni为何不适合作合成甲醇的催化剂? 4、N2在Fe膜的化学吸附,低温时为快的化学吸附,初始吸附热是41.9KJ/mol,在室温及室温以上为慢的活化吸附,初始吸附热为167~293KJ/mol之间,试用吸附位能曲线描述这两种吸附过程。 5、下述氧化物可能显示什么型的半导性? VO2,Cu2O,WO3,Nb2O5 氢的初始吸附热 四.一些气体的化学吸附态 表面不均匀性、θ、吸附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分子的吸附态,可能有若干种不同的吸附态 常采用实验方法: 吸附热或脱附活化能:可确定吸附键的强度 红外光谱:可确定化学吸附态的数目 程序升温热脱附(TPD):可确定化学吸附态的数目 功函数测定:确定化学吸附键的类型 低能电子衍射(LEED):测定吸附离子在固体表面的排布 此外,有时还需测定吸附位的原子数。 1.H2 2.O2 (即可原子态吸附,又可分子态吸附) 一些气体的化学吸附态 3.N2 既可离解为原子态吸附,又可分子态吸附 例如:室温及以上温度,5个Fe表面原子摊一个氮原子(多核吸附) 低温时,N2没有完全离解,可能为 或 一些气体的化学吸附态 4.CO 孤对电子,π电子都参加吸附,因此有多种吸附态 一位吸附: 二位吸附: 孪生吸附: 高温时,离解为C原子和O原子 一些气体的化学吸附态 5.烃类 饱和烃:离解吸附 不饱和烃:非离解吸附为主,也可为离解吸附 不饱和烃:π键存在,很易在金属上化学吸附, 其不离解的吸附态分为两类: 一类:σ型 π 键均裂,C原子从sp2杂化变为sp3杂化,与两个或几个过渡金属原子σ键合,形成双位或多位吸附。 二类: π—σ 型 C原子用孤对电子对的σ轨道与金属原子的空dz2轨道形成σ键,金属原子中占用的dxy轨道电子与烯烃中空的π*轨道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AOE 20.8-2020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 第8部分:砂质海岸.docx VIP
- (高清版)DB15∕T 4089-2025 《工业企业碳流图绘制方法》.pdf VIP
-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doc VIP
- 江苏省2014定额解读(模板工程计算规则下).ppt VIP
- 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 VIP
- 站用交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第4部分:阀控式铅酸蓄电池.pdf VIP
- 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的心电图表现.pptx VIP
- 步步高家教机X2用户手册.pdf
- 新解读《GB_T 13863-2011激光辐射功率和功率不稳定度测试方法》最新解读.docx VIP
- 2025年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