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传统文化(慕课版)》
配套教学教案
第一章
课时内容
遥远的追忆:中华传统文化概述
授课时间
90分钟
课时
2
教学目标
? 了解文化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
? 了解文化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了解文化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的因素
? 了解文化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国内外的影响
教学重点
? 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的自然、经济与政治环境
? 中华传统文化对国人、世界的影响
教学难点
? 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的自然、经济与政治环境
? 了解自然、经济与政治环境对的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表现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1)讲解文化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帮助读者理解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其产生的背景、所具有的基本精神;(2)讲解中华传统文化形成过程中所受到的来自自然、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因素,帮助读者追根溯源的理解中华传统文化;(3)讲解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国以及世界产生的深刻的影响,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重要的地位;(4)从爱国、素质的提高与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的角度讲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
教学手段:(1)通过经典的情景引入本章相关的知识,再分小节对本章内容进行详细介绍;(2)对于正文涉及的相关名词、书籍、风俗等,采用“相关链接”板块进行补充;(3)安排课后思考,对本章所读知识进行温习。
教学资料及要求: 除教材中的案例之外,可以补充讲解一些疆域、民族、地理,以及重农抑商等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人物、典籍,促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更全面的了解。
教学内容
讨论问题:1、中华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得以传承而不中断的原因是什么?
2、谈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内容大纲:
第一节 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
一、文化的概念
二、中国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二节 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
一、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的自然环境
二、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的经济环境
三、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的政治环境
第三节 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中华传统文化对国人的影响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第四节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有助于把握中华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怀
二、有助于提高人文素养
三、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小结
1.了解文化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基本精神、形成的因素和对国内外的影响。
2.通过了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能够尊重多样文化,并且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激发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思考及作业
想一想:
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看法,并对如何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提出自己的建议。
2.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一直都是主流思想,那么孔子为什么会总结出那么多让人终生受益的道理,他的人生何以如此辉煌?
3.2014年6月22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古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也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谈一谈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二章
课时内容
人生的探索:中国传统哲学
授课时间
90分钟
课时
2
教学目标
? 了解文化及中华传统哲学的主要思想
? 了解哲学主要流派
? 了解各哲学流派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
教学重点
? 掌握儒家、佛家、墨家、法家、道家的基本思想主张,以及代表人物
? 掌握儒家、佛家、墨家、法家、道家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流程
教学难点
? 中华传统哲学对天、地、人3者的关系,以及相关思想,以及代表人物
? 掌握儒家、佛家、墨家、法家、道家的基本思想主张,以及代表人物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1)讲解通过天、地、人的关系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思想进行讲解,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变易、中庸之道;(2)详细讲解中国传统哲学的诸多流派,包括儒家、佛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发展历程中相关朝代的哲学书籍、思想、人物。
教学手段:(1)通过情景导入引入本章知识,分两节从总体角度和流派角度阐述中华传统哲学的主要思想;(2)按朝代的由古至今的更替,逐步阐述不同流派哲学思想的产生、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3)安排课后思考,对本章所读知识进行温习。
教学资料及要求:除教材中的文字案例外,可对传统哲学的代表人物与书籍、言论、事迹进行归纳总结,并全面翻阅《荀子·天论》、《礼记·中庸》《论语》等相关经典书籍,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哲学相关知识的了解。
教学内容
讨论问题:1、儒家学派是由春秋时期的孔子创立的,其主要思想是什么?
2、《道德经》中说:“为无为,则无不治。”是什么意思?
内容大纲: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思想
一、人与天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液压与气压传动》模似试卷A.doc
- 《液压与气压传动》模似试卷B.doc
- 《银行会计实务》教案.doc
- 《银行会计实务》教学大纲.doc
- 《银行会计实务》学习方法.doc
- 《应用写作教程》教学大纲.doc
- 《职场礼仪》教学大纲.doc
- 《资产评估》实践教学大纲.doc
- 《自动变速器原理与运用》期末考试.doc
- 《自动变速器原理与运用》期末考试及答案.doc
- 超声波测风仪风速补偿模型的算法优化研究 .pdf
- 2026届上海市延安中学高三高考英语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pdf
- 趣味田径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性及影响.docx
- 2025年天津市交通枢纽理发店旅客应急形象整理服务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讲义: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卷单元测试(学生版) .pdf
- 2025年饮用水处理厂节能减排技术报告.docx
- 农户贷款风险控制与管理机制研究.docx
- 2025年学校浴室排队叫号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新能源基地冷却用水水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6高中数学联赛(奥赛)模拟试卷4(学生版+解析版)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