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新创新一轮人民版讲义:必修三专题十一第1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答案.docVIP

2020版高考历史新创新一轮人民版讲义:必修三专题十一第1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十一eq \b\lc\|\rc\ (\a\vs4\al\co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eq \a\vs4\al(第1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形成体系 把握要点 1.有关“百家争鸣”的4个关键点 (1)一个时代特征: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 (2)两大历史趋势:国家:分裂→统一、社会:奴隶制度→封建制度。 (3)三种治国思想:人治、法治、“无为而治”。 (4)四个主要派别: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2.有关董仲舒新儒学的4个关键点 (1)一个实质:文化专制。 (2)一个核心:天人感应。 (3)两个目的:适应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需要。 (4)三点主张:“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课题(一) 百家争鸣 [回扣教材知识] 一、“百家争鸣”出现 1.背景 (1)经济:井田制趋于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分封制崩溃,诸侯纷争,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3)阶级关系:士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学术环境宽松,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流派: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流派。 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4.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百家争鸣”各流派的主张及成就 1.儒家思想的特征与成就 先秦儒学关注现实问题,主要是一些治国原则与道德准则。提倡德治,强调道德感化,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其中孔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孟子、荀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其思想主张分别如下: 孔子(春秋) 孟子(战国) 荀子(战国) ①思想核心是“仁”,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政治:统治者要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 ③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①政治: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②伦理:主张“性本善” ①政治:“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 ②伦理:提出“人之性恶” 2.道家 代表 老子(春秋) 庄子(战国) 思想 主张 ①哲学:“道”是万物本原、朴素辩证法思想 ②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特征与 成就 崇尚自然,超越功名利禄,追求精神自由,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没落的奴隶主贵族思想) 3.法家 (1)代表人物:韩非子(战国)。 (2)思想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 (3)阶级立场:新兴地主阶级。 (4)特征与成就: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需求,成为变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4.墨家 (1)代表人物:墨子(战国)。 (2)思想主张:“兼爱”、非政、尚贤、节俭、非乐、节用、节葬、尚同。 (3)阶级立场:平民阶层。 (4)特征与成就:讲求实际、功利,一度成为显学。 [进补课程知识] 一、孔子思想中“仁”和“礼”的关系 1.核心是“仁”:“仁”的基本出发点是爱人,涵盖一切美德。实现“仁”的途径是道德自觉,推己及人,行“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目的是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 2.以“礼”治国,强调等级和秩序:关于“礼”的做法是“克己复礼”(约束自己,使行为符合周礼),“尊尊亲亲”(卑贱者尊崇尊贵者,最重要的是尊君;子女孝顺父母,弟妹恭敬兄长),“正名”(用周礼所规定的名分去规范人的言行,使长幼有序)。 3.调整“礼”和“仁”的方法是中庸:只有“礼”,会加深社会对立,导致矛盾激化;只有“仁”,会模糊上下尊卑。恰当地协调“礼”“仁”关系,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庸”,既贵贱分明又温情和谐。达到中庸的做法是“和而不同”。 二、认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1.孔子的民本思想 “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与人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心。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反映了孔子的民本思想。直到今天,孔子的这一思想仍然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 2.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削他们;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衰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在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 3.荀子的民本思想 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他主

文档评论(0)

百年树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工作者,省市一线名师,愿意分享优质资源给所有需要的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