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融法—骨架金属催化剂Skeletal Metal Catalysts的制备.ppt

熔融法—骨架金属催化剂Skeletal Metal Catalysts的制备.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粉体骨架钴催化剂的制备 Co-Al合金制成粉末,逐次少量加、冰冷却、过量30%NaOH水溶液,后在60?C温热12h。出去上清液,再加30%NaOH水溶液并加热,重复两次,倾泻法水洗至呈中性,保存于无水乙醇中。 三、骨架铜催化剂的制备 颗粒大小0.5~0.63cm的Al-Cu合金悬浮在50%的NaOH液中,反应38min,每0.454kg合金用1.3kgNaOH,在约40 ?C处理,后继续加入NaOH,以除去合金中80%~90%的Al,既得骨架催化剂。 热熔融法 合成氨催化剂是采用热熔融法(melting)制成。将磁铁矿(Fe3O4) 与KNO3,Al2O3等混合,在电炉中熔融。然后将所得的熔融物进行破碎,过筛而制得所需粒度的Fe催化剂。这种借助高温条件将各种组分熔合为均匀分布的混合体、氧化物固熔体或合金固熔体的方法称为热熔融法。 熔铁催化剂 热熔融法 热熔融法是制备某些催化剂较特殊的方法。适用于少数必须经熔炼过程的催化剂,为的是要借高温条件将多组分混合物熔炼成均匀分布的混合物,甚至是氧化物固溶体或合金固溶体。 特征操作工序为熔炼,常在电阻炉、电弧炉、感应炉或其他熔炉中进行。 熔铁催化剂 合成氨过程催化剂 活性组份:四氧化三铁 组成:Fe2O3 66% FeO 31% K2O 1% Al2O3 1.8% 制备方法:熔炼法 热熔融法 合成氨熔铁催化剂的制备 以四氧化三铁为活性组分 粉碎电解铁中加促进剂氧化铝、石灰、氧化镁等粉末,混合充分,装入耐火舟皿中,900-950于氮或氢气流中烧结,后注入浓度20%的硝酸钾溶液,吹氧燃烧熔融。 熔铁催化剂 制备方法:熔炼法 氨合成催化剂:实践与理论 作者:刘化章 出 版 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09944 出版时间:2007-09-01 1.3 传统Fe3O4基熔铁催化剂的发展 1.3.1 传统Fe3O4基催化剂的发展 1.3.2 含钴Fe3O4基催化剂的开发和现状 1.4 Fe1-xO基非传统熔铁催化剂体系的发现 1.4.1 寻找新的技术突破 1.4.2 Fe1-xO基催化剂的活性 1.4.3 Fe1-xO基催化剂还原性能 1.4.4 ZA-5催化剂的技术特点 1.4.5 Fe1-xO基催化剂的理论意义 熔铁催化剂——费托合成(F-T) F-T (Fischer –Tropsch Sythesis)合成是指以合成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和适当反应条件下合成以石蜡烃为主的液体燃料的工艺过程。是将煤和天然气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核心技术 。 该反应于1923年由F.Fisscher和H.Tropsch首次发现后经Fischer等人完善,并于1936年在鲁尔化学公司实现工业化,F-T合成因此而得名。 合成原料:CO/H2 (合成气) 合成气制备:煤、天然气、生物质等为原料经气化获得 CTL、GTL、BTL。 特点:产物以直链烷烃、烯烃为主,无硫、氮等杂质。 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中以Fe(铁)、Co(钴)、Ni(镍)、Ru(钌)和Rh(铑)最为活跃。这些元素的链增长概率大致有如下顺序:Ru﹥Fe~Co﹥Rh﹥Ni。一般认为Fe和Co具有工业价值,Ni有利于生成甲烷,Ru易于合成大分子烃,Rh则易于生成含氧化合物。在反应条件下,这些元素以金属、氧化物或者碳化物状态存在。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已工业化的铁和钴催化剂。 F-T合成催化剂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钴基催化剂最为常用的制备方法是浸渍法; 浸渍法的优点:活性组分用量少、催化剂机械强度高及操作简单; 浸渍法分类: 湿浸法----主要通过载体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交换等较强作用形成负载型催化剂, 金属含量不宜高; 等体积浸渍法(初润法、干浸法)---主要通过载体孔的毛细现象吸留浸液. 由于钴催化剂的金属含量较高( 10 %) , 且金属与载体间作用较弱, 因此, 钴基催化剂通常由等体积浸渍法制备. 钴基催化剂的活性相是金属相, 碳化钴物相的形成常伴随着催化剂的失活现象----分散性与选择性,活性的关系 方向:提高分散度----改变溶剂;新方法,如反相微乳法等 铁催化剂经常采用共沉淀法或熔融法,其它方法如凝胶法、化学沉积法及非晶态合金法主要用于制备模型催化剂作理论研究。 影响因素:顺序;组分;合成条件; 催化剂结构模型———由没有活性的Fe3O4 内核和有活性的外延碳化铁相组成. C1化学与化工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熔融法 (Leachi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