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等摩尔连续变化法 对上述络合物生成反应,配制一系列cM+cR=c(c值均相同)、但改变cM和cR比例的溶液,而后在MRn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各混合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A对cM / c之比作图,转拆点的cM / c对应于络合物的组成比n(如右图)。同样可测定常数。 等摩尔连续变化法 (2)酸碱离解常数的测定 弱酸HB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HB H++B- 配制HB总浓度c相同,但酸度不同的三份溶液,即酸性、碱性和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在酸性、碱性和缓冲液中最大吸收波长下测得吸光度分别为Aa、Ab和A。 当其离解常数为Ka时有: 在酸性溶液中HB以酸式型体存在,且浓度为c;在碱性溶液中HB以碱式型体B-存在,且浓度为c;在一定pH缓冲溶液中,HB的酸型体和碱型体同时存在,且c=[HB]+[B-]。则 酸、碱型体的吸光系数分别为: 在一定pH值溶液中的总吸光度: 分别用吸光系数和离解常数代入并整理得到: 即: 式中pH用电位法测定 注意:必须同一波长下[HB]和[B]都有吸收. 1.定性鉴别 定性鉴别的依据→吸收光谱的特征 吸收光谱的形状 吸收峰的数目 吸收峰的位置(波长) 吸收峰的相对强度 相应的吸光系数 六.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1).对比吸收光谱的一致性 同一测定条件下, 与标准对照物谱图或标准谱图 进行对照比较 (2).对比吸收光谱的特征值 (3).对比吸光度或吸光系数的比值: 例: 2、有机化合物结构辅助解析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1). 可获得的结构信息 (a)200-400nm 无吸收峰。饱和化合物,单烯。 (b)270-350nm 有吸收峰(ε=10-100)醛酮 n→π* 跃迁 产生的R带。 (c)250-300nm 有中等强度的吸收峰(ε=200-2000),芳 环的特征吸收(具有精细解构的B带)。 (d)200-250nm 有强吸收峰(ε?104),表明含一个共轭体系 (K)带。共轭二烯:K带(?230nm); ????不饱和醛酮:K带?230nm , R带?310-330nm、260nm,300nm,330nm有 强吸收峰,3,4,5个双键的共轭体系。 (e)溶剂作用:在极性溶剂中,物质吸收如果红移, 则物质具有π电子,由π→π*跃迁产生;如果吸 收兰移,则物质含有n电子,由n→π*跃迁产生。 (f) pH值的影响 当物质含有酸性基团时,在碱介质中吸收红移; 当物质含有碱性基团时,在酸介质中吸收蓝移。 如果物质在碱中吸收红移,则含有酸性基团;如果 物质在酸中吸收兰移,则含有碱性基团。 (2) Woodward 和Fieser规则 伍德沃德——菲泽 规则估算。 ?max= ?基+?ni?i (a)二烯及共轭二烯λmax的计算规则 ?基-----是由非环或六环共轭二烯母体决定的基准值; 无环、非稠环二烯母体 异环(稠环)二烯母体 同环(非稠环或稠环)二烯母体 (1) (3) (b)不饱和羰基化合物λmax的计算规则 (2) (4) (3). 解析示例 有一化合物C10H16由红外光谱证明有双键和异丙基存在,其紫外光谱? max=231 nm(ε9000),此化合物每摩尔加氢只能吸收2mol分子H2,,确定其结构。 解:①计算不饱和度? = 3;两个双键;共轭?加二分子氢 ②?max=231 nm, ③可能的结构 ④计算? max ? max:232 273 268 268 (4). 分子不饱和度的计算 定义: 指分子结构达到饱和所需的氢分子数。如:乙烯变 成饱和烷烃需要两个氢原子,不饱和度为1。 计算: 若分子中仅含一,二,三,四价元素(H,O,N, C),则可按下式进行不饱和度的计算: ? = (2 + 2n4 + n3 – n1 )/ 2 n4 , n3 , n1 分别为分子中四价,三价,一价元素数目。 作用: 由分子的不饱和度可以推断分子中含有双键,三键, 环,芳环的数目,验证谱图解析的正确性。 例: C9H8O2 ? = (2 +2?9 – 8 )/ 2 = 6 1.显色反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