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网易易跟跟贴贴人人,,一一个个角角落落里里的的公公共共知知识识分分子子 ||好好奇奇心心人人类类学学
这这样样一一群群人人
70 后网友“随心所 ”是湖北的一位农民,秋冬农闲时,他习惯在网易上跟贴,特别擅
长写诗。 在一则有关襄阳某包工头患病却仍被拖欠工资的文章下面,他写了一首藏头
诗,首字连起来读是“十分无奈,一声叹息”。
“借诗之名发泄愤怒而已,”这位在网易被称为“诗人”的跟贴人在评价自己发表的诗歌
时说,“没什么诗意。”
想要成为一名科学家的“动感超人超带感”和“随心所 ”并不相识,但他们在互联网上
属于同一类人。他自称受到 20 世纪初 《大公报》记者范长江的一句话感召,从 2014
年起开始在网易上跟贴。这位传播界的前辈说:“新闻,就是广大群众 知、应知而
未知的重要事实。”虽然只有 18 岁,但“动感超人超带感”说,他不吝于对社会发声。
网易上的跟贴人远不止这两位,但很大一部分人都可以被归结为——热衷在公共领域
评论时政、传播言论,在措辞上,他们鲜明激烈,鼓舞人们向自己靠拢。
黄玉头一回看网易新闻是在高中,一时间价值观受到了冲击。现在,她是四川外国语
大学法律系一名大四的学生,已经可以气定神闲地总结出几个网易跟贴的特点
——“充满地域攻击”、“美国要么是天堂要么就是狗屎”、“政府的一切都要抨击,还要
来一句:这就是中国!”
自然,这群在网易发言的人不完全符合美国作家拉塞尔·雅各比在 1980 年代提出的公
共知识分子标准——有专业素养,有世界视野,有社会责任感,有改造社会的行动,
有担当社会引路人的勇气。
可这群人多少和 1894 年法国德雷福斯事件 ( Dreyfus Affair )中的公共知识分子雏形
趋同。当时,作家左拉在报纸上发表 《致法兰西共和国总统的公开信》 (又名 《我控
诉》),从而号召了一大批学者、教师、媒体工作者、学生来声援证据不足却被判终
生流放的实习军官德雷福斯,一时间舆论反转。
拉塞尔·雅各比提出知识分子五大标准的 《最后的知识分子》
只不过,在互联网时代,得益于以用户主导的内容生成方式发展,即使没有在报纸发
表公开信的能力,这些声音也更容易被人听见,从而产生影响力。
不愿透露真名的“钻头”承认自己在网易找到了组织感。他在成都的一家文化类杂志工
作,关心时政。让他感到无奈的是,工作中接触的东西稍有些敏感就会被替换掉。但
在网易不会。“这会让你觉得不孤独,除了自己和身边那帮人,知道中国还是有这群
敢说的人存在。”“钻头”还比较了同为时政网站的“观察者网”,他觉得“网易的智商还
是要更高一些”。
“王蜜桃”起初是 《Vista 看天下》杂志的忠实读者,几乎每期都买,也因此形成了一些
模糊的时政知识。“上了网易之后,我很欣赏这里,想法也明显地被往里头拉了。”他
每天花上 1-2 个小时看网易,“刷新闻的频率比社交还高!”后来,“王蜜桃” 自称成了
一个“美分”——只要是跟美国有关的东西都说好,当网友和室友与他立场相对时,他
很快就掌握了如何进行有效反击的方法。
哈贝马斯所批评的那种单纯地“演示”和“披露”的新闻方式正在被改变,跟贴人以一种
对话的方式双向参与新闻传播,成为了“公共知识分子”。他们作为某一个阶级的代言
人,想要“改变世界”——就像葛兰西在 《狱中札记》中提出的“有机知识分子”那样。
这这些些“公公知知”遵遵循循了了一一种种叫叫“跟跟贴贴”的的发发言言方方式式
2008 年 12 月 30 日,陌陌创始人唐岩还在网易新闻担任主编。
他和团队推出了一支 5 分钟的 Flash 短片作为年终盘点。这条短片的素材是编辑部花
了近 1 个月的时间,从那一年 2397339 条新闻里的 41 58 35 条跟贴中筛选的,片中
醒目地出现了“无跟贴,不新闻”的口号。
那是在“跟贴功能”发布的第 年,它被提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之后,它也一再
地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根据艾瑞咨询在 2015 年 7 月发布的数据,网易新闻月覆盖率
38.3%,平均浏览时长 23 分钟,超过新浪、腾讯、今日头条、搜狐新闻。
网易跟贴 2013 年广告
分水岭发生在 2003 年,作为内容总监的李学凌 (现任互联网语音平台供应商“欢聚时
代 YY”创始人)推出了“网易跟贴”。
200 年,成为网易总编辑不久的李甬又一次强调了网易新闻的互动性。“光在新闻后
面加一个评论页面远远不够,我们要给用户更高的权力,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内容的创
造中。” 他这样说道。
当时的江湖并不是网易新闻的。新浪新闻开启了 24 小时新闻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