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单元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命题 视角 探究 解析: 4.(考向:洋务派对西方的学习) 由题干材料中的“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首在利民”“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等信息可知,该官员认识到铁路修建可获利、“征兵转饷”,这符合洋务派“求富”“自强”的主张,故选A。B、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A 命题 视角 探究 解析: 5.(考向:近代化史观) 在百日维新的内容中并未涉及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等内容,因而A项错误;戊戌变法失败以后,除设立的中小学堂和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之外,其他措施都被废除,由此可排除B、D两项。 C 目 录 ONTENTS 2 核心考点突破 3 命题视角探究 4 课时规范训练 1 基础知识整合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核心考点突破 命题视角探究 课时规范训练 基础知识整合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 解放潮流 目 录 ONTENTS 2 核心考点突破 3 命题视角探究 4 课时规范训练 1 基础知识整合 考纲要求 考纲解读 考查角度 维新思想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重点考查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的各派的主张,特别是维新变法思想的背景、主张、意义等 目 录 ONTENTS 2 核心考点突破 3 命题视角探究 4 课时规范训练 1 基础知识整合 基础 知识 整合 考点一 开眼看世界 背景 ①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危机四伏,但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②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侵略中国。 ③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惊醒了中国的有识之士,他们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时间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概况 林则徐编译出《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舰,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性质 要求向西方学习,以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性质。 影响 研究与介绍世界知识在知识界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索、学习下,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基础 知识 整合 考点一 开眼看世界 ? 思维启迪1: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请思考: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体现出我国什么样的传统美德? 答案: 基础 知识 整合 考点一 开眼看世界 ①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内容:主张利用外国先进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 ③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基础 知识 整合 考点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背景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②西学传播对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文化产生冲击。 体用 之争 洋务派 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即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顽固派 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实践 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影响 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思想的解放。②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基础。③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求富”的迷梦彻底破灭了,说明了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行不通。 基础 知识 整合 考点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答案: 基础 知识 整合 考点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思维启迪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如何评价这种思想?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洋务派为西方的“坚船利炮”所震惊,遂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改变现状。 (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等。 (3)评价: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对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中体西用的思想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基础 知识 整合 考点三 维新变法思想 背景 ①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清朝专制统治日益腐朽。②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③先进人士西学知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