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老员工用数据揭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6年3月10日 星期五 总第187期 共8页 【银行老员工用数据揭秘】 作者:八月未央 进入银行已经十多年,心得颇多。直接接触钱财,是在会计部门。学过金融的都知道,人行的联行结算数额是最大的,当时每天经手的资金都有数千万。同事都很年轻,开玩笑经常说把钱划到自己帐户上一辈子够了(其实真有这么干的,盐城会计部门4人勾结盗了4个亿)。后来发行科偶尔人手不够的时候,帮他们装卸现钞,知道了一麻袋100面额的钞票是400万,当时的感觉如果发一麻袋,自己还真抗不回家。 进入银行第二年的时候,动了买房的念头,但那时侯没有按揭,我没想动用父母的继续,资金不够,放弃了。两次经历,使我开始仔细思考什么是钱,什么是真正的财富,以及如何去取得财富。单位只有几个老银行,没事的时候,我就翻阅档案和统计数据以及与老银行聊天。另外当有时候思路走入穷途,我喜欢去与父母和长辈聊天取经(需要提示大家的,前辈也许不能给你太多的直接指教,但可以告诉你历史)。 93年的时候,金融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整顿,基层人行也收到大量文件,其中也有大量带密级的文件。从老银行那里,我了解了1988年左右的金融混乱,亲身经历了1993年的金融三乱治理。(从中把握了我第一次全仓国债投资理财),知道了什么是通货膨胀。后来在开放的统计资料里知道了1980、1984、1988都是通货膨胀的顶峰期。对我震动最大的是,1993年当年全国存款增加幅度为50%(大致数),1994和1995年存款增加幅度都在30%。 一、以直接调控为主的改革阶段。 1、1980-1984年(两个经济波峰)。农业改革。1980年和1984年是改革开放开始后,两个经济增长的快速时期。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农村受到压制的生产关系得到释放,人们受到压抑的劳动积极性得到释放,也与当时贷款的大量投放有关。这也是通货膨胀比较高的两年,由于当时的经济总量基数不大,在强硬的行政手段下,通货膨胀比较容易地得以控制。这个时期的富翁主要出在农村,就是万元户。大量农民由于家庭副业开始致富。同时当时物价水平非常低。我老家在1980年盖了新房,五间正房,三间偏房。一共花费2000元。这个时期,农业取得大丰收。1978年,我们这小麦亩产仅仅200-300斤,1983年分产到田,亩产迅速达到500-600斤。后来90年达到900-1100斤。 但是这个时期的富翁,文化水平严重偏低。致富的基础是养殖、瓜果种植。自身能力水平提升空间有限。他们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万元户是很悲哀的一代,短短四年,就消亡了。 2、1984-1989年(两个经济波峰)、工业改革。改革开放的第一个阶段完成后,我国解决了无农不稳的问题。1984年通货膨胀被很容易地控制,高层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农业问题得到解决后,工业改革提上日程,这段时期的主题是改制,乡镇企业得到极大发展,而中型和大型企业由于机制不灵活,日渐衰落。总结一下,这个时期是以掏空大企业为主基调。这个时期,发财的是所谓的乡镇企业家、业务员和一些开始规模经营的经销户。期间,乡镇企业很容易地得到大量贷款,也取得快速发展。但是乡镇企业管理层普遍素质不高,行为盲目性非常大,只要能够维持企业周转,企业效益等都可以不管。1989年,金融问题十分严重。当时动用了抽奖等特别政策,才度过危机。但乡镇企业得到贷款逐步受到控制。据说,天津大邱庄就是抓住此次历史机遇取得发展的。 这个时期,大部分乡镇企业家不懂得在合适的时机要扩张企业规模、在必要的时候也必须收缩企业规模。很多企业,由于不知道经济的周期规律,在五年内垮掉了。出于对短缺时代的恐惧,89年彩电、电子产品、柴米油盐成为人们大肆抢购的对象。很多人印象深刻。91年我去亲戚家串门,见过他们花6000元抢的两台18寸的彩电--受害者。 3、1989-1993年(两个经济波峰):1990年年中,经济过热问题才得到有效控制。经过1990、1991年的经济结构调整(如果你仔细阅读有关文章,你就发现我国经济一直到现在一直在调整),经济继续平稳向前发展。但是1992年经济突然加速,大量银行贷款出笼,在海南炒作房地产和股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同时通涨(1993-1995年3年通涨总合达到60%)。据说,1993年金融工作会议开了好久,有关专家根本没有有效回笼资金的方法。出于不得不为之的目的,出台了对3年以上定期存款和3年以上国债的保值贴补政策。1993年5月第一次提高利率,没有效果(并提前泄露),7月份不得不再次提高利率。同时开始治理金融三乱。海南房地产泡末迅速破裂。这个时期,实体经济进步不大。一切跟做梦一样,并且一下就醒了。 期间发财的是金融倒爷--杨百万。炒作房地产并在泡末破裂前脱手的一些炒家和非常少的比较精明的乡镇企业。这个时期,倒卖国债是比较赚钱的,当时的利率奇高。并且人们不认同

文档评论(0)

xiangxiang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