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板蓝根颗粒 【处方】 板蓝根加工制成的颗粒 【剂型规格】 含糖型:每袋5g或10g 无糖型:每袋3g 板蓝根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 【主治】 热毒炽盛证,证见目赤肿痛,口鼻生疮, 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等。 【组方分析】 板蓝根单味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咽 的功效。 【临床应用】 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及感热性炎症属热毒的患者。 【使用注意】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液补性中成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 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 4)孕妇慎用。 【药理研究】抑菌、抗炎、抗病毒作用。 抗感颗粒 【处方】 金银花 210g 赤芍 210g 绵马贯众 70g 【剂型规格】 颗粒剂,每袋装10g 赤芍 绵马贯众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外感风热证,症见发热,头痛,鼻塞,喷嚏, 咽痛,全身乏力,酸痛等症。 【组方分析】 君:金银花---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臣:绵马贯众---清热解毒利咽,增强君药 的解毒之力 佐:赤芍---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诸药配伍,共奏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效。 【临床应用】 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及感冒、流行性感冒 属于热毒的患者。 【使用注意】 老年体弱、大便溏薄者忌用。孕妇忌用。 【药理研究】 本品有抑菌、抗炎、抗病毒作用。 清热解毒口服液 【处方】 石膏670g 金银花134g 玄参107g 地黄80g 连翘67g 栀子67g 甜地丁67g 黄芩67g 龙胆67g 板蓝根67g 知母54g 麦冬54g 【剂型规格】 口服液,10ml/支 栀子 甜地丁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于外感时邪,内有蕴热之证。 外感时邪疫毒---高热,微恶寒,头痛鼻塞, 鼻流浊涕,咳嗽声哑,汗出,身倦乏力,舌 红,苔黄腻,脉洪数或浮数 内有蕴热---心烦、口渴 【组方分析】 君:石膏、知母---清气分实热、生津除烦 臣: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甜地丁---清瘟 解毒,表里双解 佐:栀子、黄苓、龙胆草---清泻里热,凉血 解毒 麦冬、玄参、地黄---清热生津,利咽喉 诸药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清热散瘟,解毒利咽, 生津止渴之功。善治各种热性病。 【临床应用】 用于流感、上呼吸道感染属于热毒炽盛者。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药理研究】 本品有抑菌、抗炎、抗病毒作用。 感冒退热颗粒 【处方】 大青叶 200g 板蓝根 200g 连翘 100g 拳参 100g 【剂型规格】 颗粒剂,每袋装18g或4.5g(无糖型) 拳参条 拳参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用于外感风热证,症见发热,头痛,鼻塞, 喷嚏,咽痛,全身乏力,酸痛等症。 【组方分析】 连翘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为主,辅以拳参、 大青叶、板蓝根清热解毒。两组药物配伍, 共奏疏邪解表,清热解毒之功。 【临床应用】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属于 热毒炽盛者。 【使用注意】 老年体弱、大便溏薄者忌用。孕妇忌用。 【药理研究】 本品有抑菌、抗炎、抗病毒作用。 复方鱼腥草片 【处方】 鱼腥草 490g 黄芩 126g 板蓝根 126g 连翘 49g 金银花 49g 【剂型规格】 片剂,每片相当于原药材1g 鱼腥草 鱼腥草饮片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外感风热证,症见发热,头痛,鼻塞,喷嚏,咽痛, 全身乏力,酸痛等症。 【组方分析】 君:鱼腥草---清热解毒 臣:黄芩---清上焦热 板蓝根---清热解毒 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 【临床应用】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属于 热毒炽盛者。 【使用注意】 老年体弱、大便溏薄者忌用。孕妇慎用。 【药理研究】 本品有抑菌、抗炎、抗病毒作用。 穿心莲片 【处方】 穿心莲 【剂型规格】 每片含穿心莲干浸膏 (1)0.105g(小片) (2)0.210g(大片) 穿心莲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 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顿咳劳嗽及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 毒蛇咬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