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腹 部 检 查 (Abdominal examination)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消化内科 许 文 集 第一节 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四诊方法, 以触诊最为重要。 检查腹部首先要熟悉腹部脏器的体表标志及内在部位的关系,顺序进行视、触、叩、听诊,防止遗漏。 一、腹部的范围 腹部: 包括腹壁、腹腔、腹部脏器 体检中所指腹部范围,其顶部为膈肌,下至骨盆,四周为腹壁,中间为腹腔,包含腹部脏器。 腹壁:上界为剑突、肋弓、11-12肋、和T12;下界为耻骨联合上缘、耻骨结节和骶骨胛的横面、腹股沟韧带、L5 二、体表标志 (一)前面的标志 1.肋弓下缘 2.胸骨剑突 3.上腹陷窝 4.腹中线 5.脐 6.髂前上棘 7.腹直肌外缘 8.腹股沟韧带 二、体表标志 (二)后面的标志 1.第十二肋骨 2.肋脊角 第十二肋骨与脊柱所形成的夹角。 3.腰肋角 腰肌与第十二肋骨和脊柱所形成的夹角。 三、腹部分区 因为腹部的症状、体征与腹内脏器位置有一定关系。临床用体表标志将腹部划分成不同区域,对诊断疾病起很大作用,临床常用有四区法和九区法。 (一)四区法 四区法:即十字型法,以脐为中心划一水平线和一垂直线,两线相交,把腹部分成四区 (二)九区法 九区法 井字型分区。 上水平线又称肋弓线,为两侧肋缘最低点的连线; 下水平线又称髂棘线,为两侧髂前上棘的连线; 左、右两条垂直线是在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的水平线的中点上所作的垂直线。 (一)四区法 1.右上腹: 肝、胆、幽门、胰头、右肾、右肾上腺、十二指肠、小肠、结肠肝曲、升结肠、部分横结肠、腹主动脉。 2.右下腹: 小肠、盲肠、阑尾、部分升结肠、膨胀的膀胱、增大的子宫、女性的右侧输卵管和卵巢、男性的右侧精索、右输尿管。 (一)四分区法 3.左上腹: 肝左叶、胃、小肠、结肠脾曲、部分横结肠、脾、胰体、胰尾、左肾、左肾上腺、腹主动脉。 4.左下腹: 小肠、部分降结肠、乙状结肠、膨胀的膀胱、增大的子宫、女性左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的左侧精索、左输尿管。 (二)九区法 1.右上腹部(右季肋部):肝右叶、胆囊、结肠肝曲、右肾、右肾上腺。 2.右侧腹部(右腰部):升结肠、空肠、右肾。 3.右下腹部(右髂部):盲肠、阑尾、回肠下端、女性的右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的右侧精索、淋巴结。 4.上腹部:肝左叶、幽门、十二指肠、横结肠、大网膜、胰头和胰体、腹主动脉。 (二)九区法 5.中腹部(脐部):十二指肠下部、空肠、回肠、横结肠、肠系膜及其淋巴结、大网膜、腹主动脉、输尿管。 6.下腹部: 回肠、乙状结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增大的子宫。 7.左上腹部(左季助部):胃、结肠脾曲、脾、胰尾、左肾、左肾上腺。 (二)九区法 8.左侧腹部(左腰部):降结肠、空肠或回肠、左肾下部。 9.左下腹部(左髂部):乙状结肠、女性的左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的左侧精索、淋巴结。 第二节 视 诊 注意点:腹部视诊时,室内需温暖,最好采取自然光线,病人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全腹,医生站在病人右边,按一定的顺序(从上而下)作全面的观察,保持视线与病人的腹部在同一平面上,有利于观察腹部细微的变化。 主要内容:腹部外形、腹壁皮肤(如皮疹、色素)、呼吸运动、疝、腹纹、腹壁静脉、脐部改变、蠕动波及上腹部搏动等。 一、腹部外形 注意腹部是否对称、有无局部肿胀、隆起或凹陷,有腹水或腹部包块时还应测量腹围的大小。 腹部平坦 仰卧时前腹壁与肋缘至耻骨联合大致位于同一平面。见于健康成年人 腹部膨隆 仰卧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肋缘至耻骨联合平面。见于肥胖者;小儿因腹腔内脏发育较快且腹肌较薄弱,故腹部呈园形微隆起 腹部低平 仰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至耻骨联合平面。多见于老年人和消瘦者。 (一)腹部膨隆 1.腹部膨隆 仰卧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肋缘至耻骨联合的平面,称腹部膨隆(Abdominal distension)。 有生理性如妊娠、肥胖等; 有病态性,如腹水、气腹及胃肠胀气等 可分为弥漫性膨隆和局限性膨隆 1、弥漫性膨隆 弥漫性膨隆:腹外形可呈球状或蛙腹样,主要原因有下列几种: 腹腔积液:腹腔内有大量液体滞留,称腹水。大量腹水而腹壁张力减低时,腹部外形可随体位而变化,取仰卧时,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呈蛙腹;立位于腹水积于下腹部,呈悬垂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抗战胜利80周年ppt以史为鉴筑忠魂砥砺奋进谱新篇PPT抗战胜利80周年课件.pptx
- 煤矿安全规程(2025版).docx VIP
- 江苏省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pdf VIP
- 煤炭建设工程造价计价标准实施补充规定(2015)中煤建协字〔2016〕116号文.pdf VIP
- ISO9001和FSSC2200和ISO22000和HACCP四标一体的体系文件清单.docx VIP
- 地产工程管理全过程.pptx VIP
- Unit 4 Chinese Clothing Culture 中国服饰文化.pptx VIP
- 九年级上群文阅读教案:《7 如何把握议论文论点》教学设计(10页公开课精品资料).docx VIP
-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和处理PPT课件.pptx VIP
- 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成果文件质量标准(word).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