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项十一 古诗词鉴赏
(时间:20分钟 满分:23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 ;
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 ;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 的手法。(3分)?
答案: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 上 反衬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2分)
答案: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二、阅读小诗,回答问题。(4分)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1.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2分)
答案:“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一个“见”字刻画了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2.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2分)
答案: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倦鸟归林,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黑暗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三、阅读宋词,完成问题。(4分)
如梦令
严 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2分)
答案:“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案: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四、(2018巴中)阅读唐诗,回答问题。(4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 的感情。(2分)?
导析:本题是对诗歌诗人情感的考查。做此题时,要理解尾联的含义以及手法,特殊的抒情的方式和角度。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这样称呼是为了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
答案:不愿离开家乡,对家乡的依依不舍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2分)
导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描绘。结合诗句,用流利、连贯的语言表述,注意“比喻”修辞的运用。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答案: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五、阅读古诗,回答问题。(6分)
庆全庵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 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谢诗“寻”和白诗“觅”的对象分别是: , 。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 、 。(4分)?
答案:桃源,即避元之所 春(春天、春光) 用典 对比(拟人)
2.请从两首诗中选出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要侧重一个角度,结合诗句。(2分)
答案:(示例)《庆全庵桃花》诗人从桃花源流水,联想到了桃花源这个理想中的地方,用一“寻”字写出这是“避秦”的好地方。又用“桃红又是一年春”进一步形容了这个美妙的绝俗之地。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表达对和平安宁的桃源生活的向往。
《大林寺桃花》“长恨春归无觅处”诗人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诗歌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如此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考总复习语法填空练习题案(无答案).doc
- 人教版道德和法治八上3.2 遵守规则33课件.pptx
- 19-20年译林版英语选修9课时分层作业9 Language points(Welcome to the unit & Reading).doc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第八单元.docx
- 广东省惠州市南山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无答案).doc
- 第4章方剂的组成和变化.pptx
- 臭氧(三氧)治疗各种疾病参考浓度值(含疼痛注射、自体血回输).doc
- 过敏性紫癜饮食疗法2-.ppt
- 初三英语外研版九年级上册 Module 7 Unit 3 课件.ppt
-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重点.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