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什么是古文? 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把古文与 大篆相提并论,说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称。 由于古人无笔墨,于是就用竹签点漆,在竹筒上写字,称为书契文,亦叫 竹简书。因竹硬漆腻,书写不流利,写出的字头粗尾细,象蝌蚪之形,故叫 蝌蚪书或 蝌蚪文。凡是竹简漆书,都可以叫蝌蚪文,不一定非仓颉所书不是蝌蚪文。 古文主要是指《 易经》《 论语》《 春秋》《 尚书》《 周礼》《 吕氏春秋》《 孝经》等等古书上的文字,是比较早的笔书文字。 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汉代通行 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做古文,特指许慎《 说文解字》里的古文。 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是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古文主要是指《易经》、《论语》、《春秋》、《尚书》、 《周礼》、《吕氏春秋》、《孝经》等等古书上的文字,是比较早的笔书文字。 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 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俗称“之乎者也”。 古文是文字,例如甲骨文 ,文言文是文章 “文言文”就是—用于书面语言的作品。 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文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几个:?1、也:(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夫将者,国之辅也。? (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矣:(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2)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如: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可疾去矣,慎勿留。? 3、乎:(1)用在句尾表示疑问语气。如:壮士,能复饮乎?? (2)用在句尾,表示感叹、祈使语气。如:天乎!吾无罪。/子其行乎??(3)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4、者:(1)表停顿语气。如: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2)用在时间词后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昔者吾舅死于虎。?(3)用在句尾表疑问。如:无差,谁为多与者?(《狱中杂记》)?5、耶:(1)用于句尾表疑问,相当于“吗”“呢”。如: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然则何时而乐耶?(2)用于句尾疑问中略带测度,相当于“吗”。如:得无教我猎虫所耶?(3)用于句尾表反问,相当于“吗”。如: 呜呼!州县者真驿耶?(4)用于句尾表感叹,相当于“啊”。时耶,命耶?从古如斯。? 6、邪:(1)表疑问,相当于“呢”“吗”。如: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2)表感叹,相当于“耶”。如:乾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

文档评论(0)

35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