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二、备洞的基本原则 侧壁固位 窝洞有足够深度,底平壁直的盒状洞形。 * * 二、备洞的基本原则 倒凹固位 在洞底的侧髓线角或点角处平洞底向侧壁牙本质作出的潜入 小凹。 洞较深时,先垫底后再作倒凹。一般0.2mm深 * * 二、备洞的基本原则 鸠尾固位 预备鸠尾时,顺颌面的窝洞扩展,避开牙尖、嵴和髓角,鸠尾峡的位置应在轴髓线角的内侧,颌面洞底的颌方 * * 二、备洞的基本原则 梯形固位 邻颌洞的邻面制备成龈方大于颌方的梯形防止充填体垂直方向的脱位。 * * 三、窝洞预备的基本步骤 制洞步骤: ①开扩洞口 ②去除龋坏 ③制备外形 ④制备抗力形和固位形 ⑤修整、清洁窝洞 * * 三、窝洞预备的基本步骤 Ⅰ类洞制备要点 ①底平、壁直。 ②洞深:1.5~2mm。 ③点线角、外形线圆钝。 ④洞宽洞深时,倒凹固位。 ⑤洞底与牙合面外形一致,避免穿髓。 * * 三、窝洞预备的基本步骤 Ⅱ类洞制备要点 邻面 ① 龈壁:1~1.5mm。 ② 轴壁:2mm。 ③ 龈方牙合方。 ④ 固位沟:龈轴线角 牙合面 ① 鸠尾颊:位于髓壁上方。 ② 宽度:颊舌间距的1/4~1/3。 * * 三、窝洞预备的基本步骤 Ⅲ类洞制备要点 ①尽量舌侧进入。 ②尽量保守。 ③小~中龋洞→只做洞缘斜面。 ④深洞→固位沟、倒凹、洞缘斜面 * * 三、窝洞预备的基本步骤 Ⅳ类洞制备要点 ①小~中龋洞→只做洞缘斜面。 ②缺损大→龈轴线角固位沟、加大洞缘斜面、舌侧鸠尾。 * * 三、窝洞预备的基本步骤 Ⅴ类洞制备要点 ①洞缘釉质壁斜面。 ②龈壁无釉质→龈轴线角固位沟。 ③一定的洞深。 * * 谢谢 * * * * * * * - * k * - * k * 窝 洞 制 备 * * 窝洞预备的基本步骤 备洞的基本原则 窝洞的分类与结构 目 录 * * * 一、(一)窝洞的分类 窝洞的分类方法较多,临床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Black分类 以龋损发生的部位为基础,将窝洞分为5类,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分类法。 Ⅰ类洞 为发生于所有牙齿的发育窝、沟内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称为I类洞。 包括磨牙颌面窝沟洞,磨牙颊(舌)面的颊(舌)沟洞,前磨牙的颌面窝沟洞,上前牙的腭面窝沟洞。 以磨牙颊面洞最具典型性。 * * 一、(一)窝洞的分类 Ⅱ类洞 为发生于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称为Ⅱ类洞。 包括磨牙和前磨牙的邻面洞、邻颌面洞、邻颊面洞和邻舌面洞。 以磨牙邻颊面洞为典型代表 。 * * 一、(一)窝洞的分类 Ⅲ类洞 为发生于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称为Ⅲ类洞。 包括切牙、尖牙的邻面洞、邻腭(舌)面洞、邻唇面洞。 以切牙的邻腭面洞为典型代表。 。 * * 一、(一)窝洞的分类 Ⅳ类洞 为前牙邻面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包括切牙和尖牙的邻切洞。 。 * * 一、(一)窝洞的分类 V类洞 所有牙的颊(唇)舌面颈1/3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包括前牙和后牙颊舌面的颈1/3洞。 。 * * 一、(二)窝洞的结构 洞壁: 洞角: 洞缘: * * 一、(二)窝洞的结构 洞壁: 经过制备具特定形状的窝洞,由洞内壁所构成。洞壁分侧壁和髓壁。侧壁以所在牙面命名,如位于颊面者称颊壁,靠近龈缘者叫龈壁。位于洞底覆盖牙髓的洞壁为髓壁。与长轴平行的髓壁又叫轴壁,与颌面的髓壁区别。 * * 一、(二)窝洞的结构 洞角: 内壁与内壁相交处形成洞角,分线角和点角。两壁相交构成线角,三壁相交构成点角。洞角以构成它的各壁联合命名。 * * 一、(二)窝洞的结构 洞缘: 洞侧壁与牙面相交构成洞的边缘。它实际上是由洞侧壁与牙面相交形成的线角,即洞缘角或洞面角。 * * 二、备洞的基本原则 洞形 保 去 * * 二、备洞的基本原则 1. 去---去净感染的龋坏组织 1) 硬度标准:通过触觉判断(挖器、探针、钻针)。 2) 着色标准:不必去除所有着色牙本质。 * * 二、备洞的基本原则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