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兵器与作战方式探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兵器研究;我国古代战车一般用两匹或四匹马,车体为独辕①,辕长近3米,或直或曲,辕前端有衡②,衡长约1米,上附有木轭③用于驾马;车一般为双轮,轮子用木制,直径约1.4米;长毂④;车轴一般长约3米在两端镶有铜軎⑤;车身为方舆⑥,车箱长约1米,宽约0.8米,四周设有栏杆,后方设有门以供人员上下。到西周春秋时期,对战车结构作了进一步改进:加大了车辕的曲度,抬高了辕端,从而减轻了服马压力,提高了车速;加宽了车箱,使车体宽度一般为1.5米左右,有利于作战人员更灵活的在车内自由挥动兵器作战;在軎、辕、轭、等关键部位上大量使用铜制铸件加固或装饰,使车体更牢固,更耐用。这类车被称为“金车”“攻车”或“戎车”。 ;注解:   ①辕:车体的一部分,一部为直木或横木,自车箱伸出,压在轴上,独辕车辕在正中,双辕车则一左右。   ②衡:指驾在车辕前的横木。   ③轭:一种马具,为人字形,驾车时套在马的颈部。   ④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四周连接车辐,中间有圆孔用于插车轴。   ⑤軎:车的零件,青铜制,为圆筒状,套在车轴的两端。   ⑥舆:指车箱或指车。;《武备志》中记载的常见战车;战车的历史演变;商周时期的战车结构 ;商朝战车轮径较大,约在 130~140厘米之间,春秋时期缩小为124厘米左右;辐条18~24根;车厢宽度一般在130~160厘米之间 (山东省胶县西庵出土的西周战车车厢宽达 164厘米),进深80~100厘米。由于轮径大,车厢宽而进深短,而且又是单辕,为了加大稳定性及保护舆侧不被敌车迫近,战车的车毂一般均远比民用车的车毂长。如西庵出土的西周战车,车毂长40厘米,轴头铜长13.5厘米,总长度达 53.5厘米;商周时期战车结构的变化:轨宽逐渐减小,车辕逐渐缩短,而轮上辐条的数目则逐渐增多。其目的显然是为了提高战车的速度和灵活性。;西周灭商时,全军只有战车300乘。到了春秋时期,一个诸侯国作战出动的战车数量已经远远超过300乘,常超出一倍以上。公元前632年发生的晋楚“城濮之战”,晋军的战车多达700乘。《孙子兵法.作战篇》记载:“凡用兵之法,驰车千乘,革车??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才,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论述了兵车作战时,把战车千乘视为必需兵力。直到骑兵已经组建的战国时期,赵将李牧组建军队时,仍把战车兵视为主力的一部分,并把10万军队中战车的乘数,提高到1300乘。;;春秋时期的战车,一般是四匹马拉的两轮木质马车。车上若是没有国君或统帅的话,一般居中的都是御者,一左一右分别是弓手和戈手,在左边的叫做车左或者甲首,主要武器是弓箭,负责远射(也是一车之首,类似于现在坦克上的车长);在右者叫车右或者戎右,或叫骖乘,主要武器是戈或者戟, 主要任务是冲击敌阵时挥戈杀敌,或者与对方战车错车时,钩杀对方车上的士兵。并且车右还需要掌握修理技能,当战车出现故障,车右需要跳下来进行战场抢修。;明代自世宗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到1566年)以后,由于火器的大量制造和使用,装备火器和冷兵器的战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种类繁多,适应于各种不同作战用途的需要。;;;;;;;本章完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