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海一号”是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被发现。2007年12月“南海一号”沉箱被半潜驳船托出水面。据介绍,“南海一号”出水文物非常丰富,主要以瓷器为主。 “南海一号”及装载的精美瓷器 “南海一号”现已出水数千件完整瓷器,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多数可定为一级、二级文物。 ——《楚天都市报》 本课主要知识结构: 冶金 纺织 陶瓷 官私手工业 的消长 青铜冶铸 冶铁炼钢 丝织技术 棉纺织技术 烧陶 制瓷 官营手工业的兴衰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海船残长24.2米,残宽9.15米。复原后的长约为35米,宽约11米。 泉州出土的南宋残船 知识巩固: 1、冶炼生铁的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它发明的时期是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宋代 A 知识巩固: 2、棉衣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生活必需品是在 A元朝 B明朝初期 C明朝后期 D清朝 C 知识巩固: 3、公元前1年,汉哀帝一次赠送匈奴单于“衣三百七十袭、锦绣缯帛三万匹、絮三万斤”,有钱的平民也穿“绣衣戏弄”,甚至富豪人家的犬马也“衣文绣”。这段话表明 A南方成为丝织业中心 B当时西汉丝织业发达 C丝绸不断大量外销 D人们学会养蚕缫丝 B 知识巩固: 4、《礼记.曲礼》记载:天子之元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这表明 A私营手工业产生 B手工业者职业世袭 C造船业发达 D手工业部门分工细致 D 知识巩固: 5、下列对官营作坊的表述,正确的是①资金雄厚②产品质量较高③不计成本④缺乏竞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C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历史背景: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原始经济的相对繁荣,原始社会晚期,原来同农业结合在一起的手工业逐渐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本课主要知识结构: 冶金 纺织 陶瓷 官私手工业 的消长 青铜冶铸 冶铁炼钢 丝织技术 棉纺织技术 烧陶 制瓷 官营手工业的兴衰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青铜铸造 煮盐 冶铁 铸钱 冶金 制瓷 丝织 思考:官营手工业有 哪些共同特点? 思考:中国古代官府为什么要经营、控制手工业? 1、满足王室、贵族生活的实际需要; 2、中国传统的以农为本的思想,重农抑商; 3、垄断手工业,谋取利润。 商周时代—青铜文明 牛虎铜案.战国 冶铁炼钢技术领先世界: 技术: 燃料: 西周:已有铁器 两汉:高炉炼铁、炒钢 东汉:水力鼓风冶铁(杜诗) 南北朝:灌钢法 汉代:开始使用煤 北宋:煤的使用普遍 南宋末年:出现焦炭冶铁 明朝:焦炭冶铁流行开来 从烧陶到制瓷: (一)陶和瓷的关系:从制作原理上讲,陶是瓷的源,瓷是陶的流,但陶器和瓷器有本质的区别。 彩陶旋涡纹壶 属于马家窑文化,为水等液体盛贮器。壶高26厘米,口径7.2厘米,1973年甘肃省兰州杏核台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陶器 唐三彩陶鸳鸯壶 唐三彩陶骑马俑 釉陶 (二)制瓷业 朝代 制瓷业的发展 商周 东汉 魏晋南北朝 唐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原始青瓷出现 青瓷成熟 白瓷——制瓷技术的重大突破 南青北白 五大名窑(定、汝、哥、官、均) 青花瓷、釉里红 斗彩、五彩瓷 粉彩、珐琅彩瓷 唐代邢窑白瓷执壶 瓷器 元代青花梅瓶 哥窑 筒式三足炉 哥窑 灰青葵瓣口小碗 官窑 玄纹瓶 明代釉里红瓷盘 斗彩寿桃花卉纹直口碗 (清康熙年间) 粉彩(清乾隆年间) 紫地珐琅彩折枝莲纹瓶 (清康熙年间) 红、紫瓷 河南 · 禹州 钧窑 青瓷 浙江 · 龙泉 哥窑 体薄色青 浙江 · 杭州 官窑 青瓷 河南 · 汝州 汝窑 白瓷 河北 · 曲阳 定窑 宋代“五大名窑”: 官窑、汝窑、哥窑、定窑、钧窑 补充知识: 衣被天下: 朝代 丝织技术的发展 上古 养蚕缫丝 商朝 织机 西周 西汉 唐代 宋代 明清 丝国! 斜纹提花织物 官方长安设东西织室 吸纳波斯织法、图案 吸纳花鸟画写实风格 苏杭织造局,江南成为全国最大丝织品产区(三大丝织业中心:南京、苏州、杭州) 缂丝是中国特有的高级工艺织物,也称“刻丝”。 宋·缂丝秋山诗意 南宋·缂丝翠羽秋荷 “通经断纬” 一般以生丝作经线,熟丝作纬线。 “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缂丝工艺本身的原理并不复杂,因其耗费工时巨大,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如妇人一衣,终岁方成”。加之缂技易学难精,需要纯熟的工艺技巧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