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木耳目(Auriculariales)?? 大部分为木材腐生菌,担子果胶质,干后呈坚硬的壳状、耳状或垫状。 木耳 (Auricularia. aurucula ) 子实体胶质,耳状、壳状或垫状。 食用;药用。 伞菌目 (Agaricales) 层菌纲中的一个大目; 现已知约有3250种。? 担子果多肉质。 菌盖(Pileus) 在担子果顶端形成的伞状或帽状结构,腹面或表面具子实层; 菌褶(gills) 菌盖腹面的辐射式片状结构,子实层生于片状体的两面; 菌柄(stipe) 菌环(annulus)菌盖发育,内菌幕破裂,在菌柄上残留的环状物; 菌托(volva)菌柄伸长时,外菌幕破裂后在菌柄基部的残留物 。 伞菌目常见的有: 蘑菇属(Agaricus) 蘑菇(A. campestris)生于园地、旷野、林缘或粪土上,为最常见种,是滋味鲜美的食用菌之一。 毒伞属(鹅膏属,Amanita) 毒蝇伞 (Amanita muscaria)鹅膏菌科,鹅膏属,别名蛤蟆菌、捕蝇菌、毒蝇菌。菌盖红色或桔红色,菌肉白色,靠近表皮处红色。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往往群生,与树木形成菌根。是著名毒菌。 香菇属(Lerntinus)为木材腐生菌。 香菇 (Lentinus edodos)? 食用。菌肉薄,白色,生于阔叶树上。我国西南、华东、华南各省均产,可大量培养。含多糖类,具很强的抗癌效力。浙江庆元是著名的香菇之乡。 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又称多孔菌目,Polyporales)?????? 担子果无菌褶。?该目种类繁多,常生于活立木、枯立木,导致木材腐朽。 灵芝(G.lucidum) 著名的中药,用于健脑,治神经衰弱、慢性肝炎等。 灵芝属Ganoderma 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齿菌科(hydnaceae)。食用,滋补、健体。菌针覆盖菌体表面中部和下部,状似猿猴的头。含多糖类有抗癌效能,治疗胃炎和胃溃疡很见效。 (C)腹菌纲(Gasteromycotinas)????担子果很发达,为典型的被果型。??? ??5目,150属700余种。 鬼笔目(Phallales) 短裙竹荪(Dictyophora duplicata)担子果初期被包被,称菌蕾,菌盖钟形,有明显的网格。盖顶平,有孔。菌裙(菌幕)白色。菌柄白色,中空,海绵状。生林缘或疏林,为珍贵的食用菌,鸡松味,经久留香。 白鬼笔(Phallus impudicus L.)担子果呈粗毛笔状,高10-15厘米。菌柄柱形,基部有白色菌托。菌盖钟形,表面有大而深的网格。 马勃目(Lycoperdales) 梨形马勃(Lycoperdon pyriforme Schaeff.)为常见种类,幼时可食。担子果群生至散生,以白色根状菌索固定于基物上。孢子可用于止血,全国各省、区皆有分布。 尖顶地星(Geastrum triplex(Jungh.)Fisch.)菌蕾球形,有突出的嘴部。外包被的基部呈浅袋形,上半部分裂为5-8个尖瓣,裂片反卷 。 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多以分生孢子进行无性生殖,自然条件下有性生殖阶段尚未发现。 约有1,800余属,26,000多种。 稻瘟病菌(Piricularia oryzae Cav.)是水稻中最严重的病害,可引起水稻的稻瘟病。 棉花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ossypii)可引起棉花炭疽病,是我国棉花苗期和铃期量重要的病害。 地衣(Lichens) 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体。 约有500属,25,000余种。 通常一种地衣由一种真菌和一种藻所组成。 地衣中共生的真菌,绝大多数为子囊菌;共生的藻类是绿藻和蓝藻。????绿藻门的共球藻属(Trebouxia)、?????????? 橘色藻属(Trentepohlia)????蓝藻门的念珠藻属(Nostoc),??? 约占全部地衣藻类的90%。 藻细胞进为整个植物体制造有机养分;? 菌类则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藻类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 地衣的形态 从形态上地衣可分为三种类型: 1) 壳状地衣 叶状体很薄,以菌丝牢固地紧贴在基质上,有的甚至伸入基质中,因此很难剥离。壳状地衣约占全部地衣的80%。 茶渍衣属 Lecanora chlarotera 2)? 叶状地衣 叶状体以假根或脐较疏松地固着在基质上,易与基质剥离。 梅衣属Parmelia 3) 枝状地衣 个体呈树枝状,直立或下垂,仅基部附着于基质上。 石蕊属(Cladonia) 松萝属植物 地衣的结构 同层地衣(homolome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