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留置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doc

导尿管留置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尿管留置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一、尿路感染 (一)发生原因 1.术者的无菌观念不强,无菌技术不合要求。 2.留置导尿管期间尿道外口清洁、消毒不彻底。 3.使用橡胶材料的、较硬的、劣质的、易老化的导尿管。 4.引流装置的密闭性欠佳。 5.尿道黏膜损伤。 6.导尿管滞留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发生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多。 7.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8.留置导尿管既影响尿道正常的闭合状态,易逆行感染;又刺激尿道使黏膜分泌增多,且排出不畅,细菌容易繁殖。 9.导尿和气囊的刺激,易引起膀胱痉挛发作,造成尿液从导管外排出,也是诱发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 10.尿袋内尿液因位置过高导致尿液反流,也是造成感染的原因之一。 (二)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当感染累及上尿道时可有寒颤、发热,尿道口可由脓性分泌物。尿液检查可由红细胞、白细胞,细菌培养可呈阳性结果。 (三)预防及处理 1,尽量避免留置导尿管,尿失禁者用吸水会阴垫,阴茎套式导管等。必须留置导管时,尽量缩短留置时间。若需长时间留置,可采取耻骨上经皮穿刺置入导尿管或行膀胱造瘘。 2.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保持会阴部清洁,每天2次用2%错栓洗必泰或0.5%碘伏清洗外阴,同时用碘伏纱布包绕导管与尿道口衔接处。每次大便后应清洗会阴和尿道口,避免粪便中的细菌对尿路的感染。鼓励病人多饮水,无特殊禁忌时,每天饮水量在2000ml以上。 3.尽量采用硅胶和乳胶材料的导尿管。采用0.1%乙烯雄酚无菌棉球作润滑剂涂擦导尿管,可降低泌尿道刺激症状;在导尿管外涂上水杨酸抑制革兰氏阴性杆菌,阻止细菌和酵母菌粘附到硅胶导尿管,达到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目的。 4.采用封闭式导尿回路,引流装置最好是一次性导尿袋,引流装置低于膀胱位置,防止尿液的逆流。 5.目前已产出具有阻止细菌沿导尿管逆行功能的储尿器,初步应用认为可减少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有条件者可采用。 6.对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时夹管、开放,训练膀胱的功能。 7.在留置导尿管中、拔管时、拔管后进行细菌学检查,必要时采用抗生素局部或全身用药,但不可滥用抗生素,以免细菌产生耐药性,引发更难控制的感染。环丙沙星预防与导尿有关的尿路感染效果较好。 二、后尿道损伤 (一)发生原因 多发生于前列腺增生患者,由于后尿道抬高、迂曲、变窄,导尿管不易插入膀胱,而导尿管头部至气囊的距离约有3cm,如果插管时一见尿液流出即可气囊注水,可因气囊仍位于前列腺部尿道而导致局部撕裂、出血;非泌尿专科人员使用金属导丝插管或者操作粗暴,均可导致膜部尿道穿透伤。 二、临床表现 下腹部疼痛、血尿、排尿困难及尿潴留、导尿管堵塞等。 (三)预防及处理 1.尿道长短变化较大,与身高、体型、阴茎长短有关,老年前列腺肥大者后尿道延长。因此导尿管插入见尿后应再送8~10cm,注水后牵拉导尿管能外滑2~3cm比较安全。 2.一旦发生后尿道损伤,如所采用为不带气囊导尿管,应尽重新插入气囊导尿管,以便牵拉止血或作为支架防止尿道狭窄。后尿道损伤早期,局部充血、水肿尚不明显,在尿道黏膜麻醉及充分润滑下重新插管,一般都能顺利通过。 三、尿潴留 (一)发生原因 1.长期留置导尿管开放引流,直到拔管前才训练膀胱充盈及排空一次,导致膀胱功能障碍。 2.泌尿系感染时,尿路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排尿致尿潴留。 3.气囊充盈不充分,在外力作用下导尿管容易向外滑脱离开膀胱而不能引流尿液。 4.由于导尿管对尿道黏膜的压迫,导致充血、水肿、排尿疼痛、括约肌敏感性增加,发生痉挛,导致导尿管拔除后出现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二)临床表现 病人有尿意,但无法排除。严重时,下腹疼痛难忍,膀胱明显充盈胀大。 (三)预防及处理 1.长期留置导尿管者,采用个体化放尿的方法:即根据患者的尿意和(或)膀胱充盈度决定放尿时间。 2.尽可能早地去除导尿管。 3.对留置导尿管病人的护理,除观察尿色、尿量外,还应定时检查患者膀胱区有无膨胀情况。 4.去除导尿管后及时做尿分析及培养,对有菌尿或脓尿的病人使用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对尿路刺激症状明显者,可予口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 5.如病人二周后仍有尿潴留,可选用乌拉胆碱、酚苄明、α1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 6.经上述措施,病人尿潴留仍无法解决者,需导尿或重新留置导尿管。 四、导尿管拔除困难 (一)发生原因 1.气囊导尿管变性老化。 2.气囊及注、排气接头与埋藏与导尿管壁内的约1.5mm内径的细管相连,此细小通道经常可因脱落的橡皮屑或其它沉淀物堵塞而使气囊内空气或液体排出困难,易造成拔管困难。 3.气囊的注、排气口是根据活瓣原理设计的,如导尿前未认真检查导尿管气囊的注、排气情况,将气囊排气不畅的导尿管插入,可造成拔管困难。 4.患者极度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