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早上好!
昨天《禮記?學記》,探討了四大基本教育要素的,前面兩個要素
大家還記得嗎?
第一個是教育的目標。教育的目標用四個字來概括是:化民成俗;我們也學習了教育的內容。
今天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的部份,將是這一篇《禮記?學記》當中,最為重要、也是它的菁華所在。我不知道大家聽了這一句話,有什麼感觸。
我小時候上課,假如有老師講到,今天所講的,是最重要的,考試要考的,那趕快豎著耳朵聽,而且把筆記作的詳詳細細。
所以,今天的課,我們要好好的來學習。
我們一起來讀第七段
今之教者,呻其佔畢,多其訊。言及于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弗。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這一段,還沒有講到教學的方法,但是這一段講的是:
一個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容易犯的一些過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教學弊病。為什麼在講教學方法以前,先講這一段呢?從這裏面,我們可以感受到,我們老祖宗的慈悲。
因為當一位老師正式上崗以前,正式當一位老師以前,他能夠在他的教學中,去避免教學弊病。他最起碼可以做一個合格的老師,進而再掌握後面所講到的,一些教學方法,他完全可以成為一位優秀的老師。
古人在寫這一篇文章的時候,處處在替我們後人著想。
我們來看一看這些教學弊病,在我們當下,我們會不會去犯。這裡所說的今之教者,指的是漢代的老師,但我們不能這樣去看經典。
今之教者我們要想,現在我們從事老師(职业的),我們有沒有犯這樣的過失。
第一個過失叫呻其佔畢,呻,就是用嘴巴念,佔用眼睛看;畢通筆,就是古代的書簡,用現在的話就是課本。呻其佔畢,就是照本宣科。老師講課,他是在那裏背誦一些東西,對一些教理他自己也不太清楚、明白,假如我們用這一種方法去教導學生,我們老師就教的很呆,學生學起來也一定會學的很傻。從這裏我們可以看的出,我們的老祖宗在傳統教育當中,絕對不強調強迫式、輸灌式;而是希望,他們的教學能夠引發人的悟性,能够引發人的思考,這是第一點我們不可以犯的錯誤。
第二點,多其訊,這個地方有兩個句讀的方法。有些地方是多其訊言,我們這裡是多其訊。訊就是問,多其訊,就是這個老師上課很喜歡提問,或者滿堂問。一堂課都問下來,我們國內強調素質教育,強調教學過程當中,要師生互動。所以很多老師上課,就來提問,覺得提問,師生的互動就很好。
但是習慣問一些什麼問題呢?好不好啊?可不可以啊?對不對啊?其實這些問題問下去,學生根本不用動腦筋去思考。他只用回答“好” ,“不好”,“可以”,這對他的悟性一點好處都沒有。所以這樣的問,要少問。
孔老夫子教學,他不是這樣的。
他同樣一個問題問出來,他會讓他的學生作回答。回答的時候是一個個進來,然後一個一個出去。
有一次,孔老夫子問他的學生:智者若何?仁者若何?你認為什麼樣的人是智者?什麼樣的人是仁者?結果三個學生回答都不一樣。
最先進來的是誰呢?最先進來的是子路:因為子路比較性急,所以他第一個進來回答老師的問題。他說:智者使人知己,有智慧的人他很會生活,他是生活藝術的大師,所以大家都願意來向他學習,所以他的名聲很容易傳出去,大家都知道;仁者使人愛己,心地很厚道,很仁慈的人,大家都願意來幫助他,都願意聚在他的身邊,跟他一起生活,這是子路的回答。
孔老夫子聽了,點了點頭,稱他為士。
用現代的話說:你是一個合格的知識份子,然後子路就出去了。
第二個進來的是誰呢?第二個進來的是子貢。子貢的回答就跟他有所不同。他說:智者知人,仁者愛人。有智慧的人,知道每個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人之初,性本善;仁者愛人,一個有仁厚心的人,看到他表現不好的時候,知道那個不是他的本性,而是他的習性,進而去幫助他去掉習性,恢復本性,他說這個是仁者。
孔老夫子聽完以後,也頻頻點頭,稱他為士。
你也是一個合格的知識份子
最後進來的是顏淵,顔淵的回答,又跟子貢子路的答案不同。
顏淵說:智者自知,仁者自愛。一個有智慧的人,一定知道自己的習氣、毛病,進然要改變習氣毛病;仁者自愛,一個仁慈厚道的人,他一定首先從自己的習氣毛病下手,對自己的習氣毛病,趕盡殺絕,所以這個自愛是自尊自重。
孔老夫子聽完他的話,非常高興,給了他三個字的評價:士君子,也就是說,你是一個優秀的知識份子。
孔老夫子教學,他提出來的問題,他的學生,都會作出不同的回答;他又給與他的學生不同的鼓勵。所以孔老夫子教學,他懂得因材施教,他的教學活活潑潑,從這裏面我們學習聖賢的教誨,學《弟子規》,我們也一定,要把這樣好的精神和方法,運用到我們的教學當中去。
當我們上課,都是問的太多,或者是一言堂,根本學生連插一句話,回答問題的時間都沒有。那我們要反省自己,如果我們教的太多,我們講課,就是控制那個發言權,學生會覺得,學的很蒙。我的總結是,老師講的太多,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