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10.25).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关于抗菌药物 1929年:弗来明发现青霉素。 1940年:弗劳雷 分离提纯青霉素成功,开创了抗生素化学治疗的新纪元。 1950年: 链霉囊、氯霉素、多粘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利福霉素。 60年代: 1959年英国 Beecham 研究组从青霉素发酵液中分离提纯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成功。半合成青霉素迅速发展,头孢菌素萌芽。 70年代: 头孢菌素迅速发展,半合成青霉素推出酰脲类青霉素。 80年代: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单环类、B-内酰胺酶抑制剂、喹诺酮类抗菌药崛起。 90年代--现在:针对细菌耐药性开发新品种越来越多。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关于抗菌药物 人类在抗菌药物开发应用所获巨大成就面前,开始藐视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对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应用也变得为所欲为。但这种自信很快就被严酷的事实所打碎,原本有效的抗生素或合成抗菌药物已经不再能有效控制感染了。 抗菌药物的滥用危害有以下几点:   (1) 诱发细菌耐药。  (2) 损害人体器官。   (3) 导致二重感染。  (4) 浪费医药资源。   (5) 造成社会危害。 阿莫西林耐酸性比氨苄西林强,口服等量药物,血药浓度是氨苄西林的一倍。 阿莫西林: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较为多见(约3.1%);氨苄西林常见皮疹(可达10%以上)。 阿莫西林宜饭后口服减轻胃肠道反应,氨苄西林宜空腹口服。 头孢哌酮易引起肠道菌群紊乱,且有明确的凝血功能障碍,在大剂量长时间使用时易引起各种出血反应,应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原因 杀灭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减少 抑制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的合成 此外少数病人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不能透过血脑屏障 临床用药中常见的问题 不合理用药表现(一) ——诊断方面 表现1:忽视鉴别诊断 对发热性疾病,仅简单地按细菌性疾病对待,匆忙启用抗菌药物,未能争取在投药前采取标本做细菌学检查,也未能认真鉴别有发热表现的非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病。 危 害 1.误、漏诊了非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使这些疾病的重要治疗被贻误,影响病人的康复和预后 2.增加不必使用抗菌药物的人数和可以避免抗菌药物压力;增加二重感染及不良反应 3.临床经验的积累被大打折扣,或被扭曲 4. 增加医疗纠纷 表现2:病原学诊断明显滞后于临床实际需要 标本送检率低(8%-20%),重复送检率更低 及时、规范收集标本者尚不普遍 检验方法偏少 先进技术引用不够,投入不足 检出阳性率低,时效性差 临床医师善于分析培养结果者尚少 血培养的基本要求 1.在发热时采血,一般地讲,发热越高,阳性率越高。 2.一次血培养,应该包括3份血样(至少二份),各份间相距15-30min。 3.部分病人要连续采血二天。 4.每份血标本,不少于5ml,最好是10ml。 5.培养应该包括需氧培养与厌氧培养。 痰液培养标本有一定的特殊性 筛选痰液的标准 鳞状上皮细胞 10个/低倍视野 白细胞 25个/低倍视野 或两者之比为1:2.5 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有临床意义 痰细菌定量培养: 病原菌≥106cfu/ml 危 害 1.影响了诊断质量与医疗水平的提高(病原学依据缺乏); 2.经验性治疗最终得不到病原学支持,助长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 3.无法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后的细菌清除率评析; 4. 无法监测耐药性情况的变动; 5.无法完成必要的临床微生物学-流行病学调查。 不合理用药表现(二) ——选药方面 1:惯于选用广谱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时如此,病原菌确定之后依然如此。 2: 忽视特殊感染应用广谱抗菌药并不能解决治疗问题 3:对特殊抗菌药物未采用“重点保护”或适当控制的措施 4:未注意抗菌活性的差别 5:未依药敏结果选药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舒巴坦、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酶烯类及三、四代氟喹诺酮类等。 危 害 1.菌群失调者增加; 2.耐药率普遍上升; 3.治疗失败者增多; 4.用药花费增加。 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 重症感染病人,在完成标本采集后,立即启用某种广谱抗菌药物,以覆盖可能的主要致病菌,早控制病情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疗效与拯救成功率。 一旦得到微生物检查结果报告,应调整治疗方案,或换药以强化针对性,或调整剂量与给药方式以提高疗效。即降阶梯治疗(de –escalation therapy,2001)。 2 忽视特殊感染应用广谱

文档评论(0)

138****26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