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诱导力 图 7-38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相互作用示意图 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以及极性分子之间都存在诱导力( induced force )。当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充分接近时,在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诱导下,邻近的非极性分子产生诱导偶极,于是诱导偶极与固有偶极之间产生静电引力。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称为诱导力。当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除取向力外,在彼此偶极的相互作用下,每个分子也会发生变形而产生诱导偶极,因此极性分子相互之间也存在诱导力。 诱导力是 Debye (德拜) 于 1921 年提出来的,所以诱导力又称为 Debye 力。 诱导力的本质也是静电引力,也可以根据静电理论求出其大小。诱导力与分子偶极矩的平方成正比,与被诱导分子的变形性成正比。诱导力与温度无关。 3 色散力 任何一个分子,由于电子的运动和原子核的振动而产生瞬间偶极,这种瞬间偶极也会诱导邻近分子产生瞬间偶极,于是两个分子可以靠瞬间偶极相互吸引在一起。这种瞬间偶极产生的作用力称为色散力 ( dispersion force )。 色散力是 London 于 1930 年根据近代量子力学方法证明的,由于从量子力学导出的理论公式与光色散公式相似,因此把这种作用称为色散力,又叫做 London 力。 量子力学计算表明,色散力与分子的变形性有关,变形性越大,色散力越强。由于各种分子均有瞬间偶极,所以色散力存在于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以及非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 取向力 ∕ % 诱导力 ∕ % 色散力 ∕ % HCl 15.66 4.73 79.61 NH3 44.65 5.20 50.15 H2O 76.90 4.08 19.02 综上所述,分子间力是一种永远存在于分子或离子间的作用力。由于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小,所以它是一种近程力,表现为分子间近距离的吸引力,作用范围只有几个 pm 。其作用能的大小从每摩尔几到几十焦,比化学键小 1?2 个数量级。 与共价键不同,分子间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分子间力包括三种作用力,由于相互作用的分子不同,这三种力所占的比例也不同,但色散力通常是最主要的。 7 -4 -3 次级键和氢键 当原子间距离小于或接近相应的离子半径、共价半径或金属半径之和时,可认为原子间形成了化学键;当不同分子中的原子间距离接近范德华半径之和时,可以认为分子间有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当原子间距离位于化学键与范德华力范围之间时,可以认为原子间生成了次级键。 次级键是普遍客观存在的,同时也说明化学键、次级键和范德华力三者之间的界限是很难明确划分的。 次级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氢原子参与的。氢键(hydrogen bond)是最早发现和研究的典型次级键。 1 氢键的形成 第VI族元素氢化物 沸点 ? °C 第VII族元素氢化物 沸点 ? °C H2O 100 HF 20 H2S –60 HCl –85 H2Se –41 HBr –67 H2Te –2 HI –35 水分子中由于氧元素的电负性比氢的大得多导致 O-H 键极性很强。共用电子对强烈地偏向于氧原子一端,结果氧原子带部分负电荷,而氢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几乎成为裸露的质子。 当两个水分子充分靠近时,带正电荷的氢原子与另一分子中含有孤对电子、带部分负电荷的氧原子产生相互吸引,这种吸引力称为分子间的氢键作用。 氢键通常可用 --- 表示,如 X-H---Y,其中 X、Y 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原子。经典的氢键中的 X、Y 一般是电负性大、半径小的 F、N、O 等原子,这样的氢键较强。 图 7-39 邻硝基苯酚的分子内氢键示意图 除了分子间的氢键外,某些物质也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 除了上面介绍的传统氢键外,还存在许多类型的弱的氢键,如 C-H --- O、C – H --- N 氢键,C – H --- π、O – H --- π氢键,O – H --- M 氢键和 M – H --- O氢键等。 从本质上讲,氢键是一种长距离静电相互作用,氢键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a)分子中有一个极性 X-H 键作为氢键给予体。X原子的电负性要较大,使得氢原子带部分正电荷。 (b)分子中有一个具有孤对电子、电负性较大、半径较小的 Y 原子,或具有电子给予体性质的基团,作为氢键接受体。 2 氢键的特点 (1) 氢键的方向性和饱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502-15D502等电位联结安装图集.ppt VIP
- 自桥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的质量要点 .docx VIP
- 英语字母衡水体打印版-24字母衡水体.docx VIP
- 2025年网络安全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最新版试题解析).docx VIP
- 2025危险品水路运输从业资格考试复习题(附答案).docx VIP
- 北京中科软股份有限公司招聘JAVA笔试真题.pdf VIP
- 医疗行业数字化医疗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建设方案(81页).pptx VIP
- SPCC MSDS(盖章版) 2017.03.01 物质安全表 物质安全表.pdf VIP
- 《农产品品牌战略典范》课件.ppt VIP
- 机械铲除杂草施工方案模板.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