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辅导纲要
第一编 唐五代文学
主要内容:
1.初唐:四杰、陈子昂及其文学理论;
2.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
3.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刘禹锡、李贺等中唐诗人的创作;
4.杜牧、李商隐及晚唐现实主义诗派
5. 唐传奇与唐五代词
重点掌握:
1. 四杰 “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之浪漫,遭遇悲惨。”(闻一多语)重点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中两条感情线索的交互发展,决定了此诗健康、向上的基调;杨炯与《从军行》;骆宾王与《在狱咏蝉》;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远眺》。
四杰诗作虽未能脱尽六朝绮靡文风,然而,能初步突破诗歌只描写宫庭、贵族生活的局限,一定程度上开拓了诗歌的领域,开始具有唐诗的气派,五律的形式在他们手中已初步定型。
2. 陈子昂早年“任侠使气”,中进士后,上书论事,曾两次随军出塞,因受主将压抑而去职还乡,后遭政敌迫害死于狱中。
陈子昂的思想:政治上的远大抱负。“请息兵”,“请措刑”的政治主张。
陈子昂的创作:感遇诗《丁亥岁云暮》。重点分析《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的理论:《感遇诗》“丁亥岁云暮”、“本为贵公子”、《登幽州台歌》、《蓟丘览古》。
3. 山水田园盛行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盛唐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统治阶级提倡佛老,也造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局面。山水田园诗应运而生。
孟浩然生平:早年在家隐居读书,四十岁后到京求仕,未如愿,经过一段漫游后又回乡,一生清淡寡居。
孟浩然的创作:分析《过故人庄》,《春晓》。
王维的生平:早年关心社会现实,向往开明政治,由于张九龄的罢相,李林甫擅权,他在40岁以后就过上半官半隐、亦官亦隐的生活,安史之乱后更加消极。“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是其处世哲学。
王维的创作:也以40岁为分界线,划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
前期作品《观猎》,后期作品《山居秋暝》可见其思想变化。孟浩然《过故人庄》、《临洞庭》、《春晓》。 王维《观猎》、《少年行》、《送元二使安西》、《老将行》、《山居秋暝》、《渭川田家》可以做出二人的创作风格上的比较。
4.边塞诗兴盛的原因:盛唐社会,由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也愈加频繁,新的局面吸引着有志之士,跃马边疆建功立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情况下一般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为题材的边塞诗,应运而生。
岑参生平略述;分析《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逢入京使》。岑参的诗,气势磅礴、雄奇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特点。
5.李白出身:富而不贵。学习从方术入门,博涉百家,未受过正规的儒学教育,习辞赋,好剑术,慕神仙。二十六岁离乡远游。胸怀“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其生活理想是“功成身退”。
思想:由于李白的家世,所受教育及生活经历的特殊性形成了他的庞杂的思想。1.封建市民的思想。2.儒家入世与道家出世的思想。“功成身退”将二者统一起来了。3.虚无主义思想。这是李白思想中的糟粕。4.李白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而非政治家。
李白的创作继承了屈原以来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丰富发展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对浪漫主义这一流派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征:1.主题的现实内容与非现实情节的结合。2.很少详尽地描写生活过程。3.具有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
重点分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
6.杜甫生平的四个时期:1.读书与漫游时期(35岁以前)。2.长安十年(35-44岁)。3.陷贼与为官时期(44-48岁)。4.“漂泊西南天地间”(49-59岁)。
杜甫的创作,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广度”从略,参见文学史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的概述部分。
深度:剖析社会现实的尖锐性;对时局的敏感与预见;对战争的清醒认识。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表现了杜甫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是杜甫现实主义创作的生命线,正是这条生命线,给他的作品带来了批判现实的力量,具有真正的思想价值。《三吏》、《三别》表现了杜甫现实主义创作特征:1.深刻、冷峻的解剖现实。2.真实性与倾向性的统一。3.选材的典型性与真实的细节描写相结合。五律《春夜喜雨》,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表现了“律中鬼神惊”的高超技巧。
杜甫继承自《诗经》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把唐代诗歌的现实主义创作,推向一个比较自觉、更加成熟的阶段,对中晚唐的新乐府运动具有直接的启迪作用,其现实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技巧,一直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7.新乐府运动形成的历史过程,白居易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原则,新乐府运动的其他参加者。
概括地说:乐府诗,自汉乐府的“缘事而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