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题型分析与应对技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的重要性 要有整体策略 一、基础知识怎么办? 有的老师把精力用在这上面,整天讲啊讲,该讲的都没时间讲了。 正确的做法是:交给学生,只讲标点和病句,并且经过反复讲练让学生一定过关。 二、能力题怎么办?包括诗歌鉴赏、文言文、现代文阅读。 先讲后练,讲做题方法,讲做题步骤,然后让学生练,多次反复地练,融化在血液中,形成能力,举手投足都能体现出来,就成功了。 三、作文怎么办? 不在乎写多少篇,而在乎写多少遍。 把一篇文章写三遍比写三篇文章效率高多了,并且能提高写生的作文水平。 我不一定知道中考考什么题,但我一定知道中考考什么类型的题 我不知道中考考什么题,但是我知道中考题的答案是什么。 突破基础 首先我们来研究第一部分,怎么突破基础知识。 我的方法:每天一写。 我给大家提十个常见词语,看看大家能不能全部默写出来,你根据自己的对错情况,给自己的基础定定位,看看自己要不要加强字词语音的复习。 和盘托出、貌合神离、山清水秀、老生常谈、明火执仗、仗义执言、优哉游哉、皇天后土、坐镇、坐落 同学们一定会问,每天一写,写什么?怎么写? 每天一写主要是写自己最常错的,每天字音六到十个,字形六到十个,词义辨析两组,成语四个,标点符号一个,病句一道题,或者诗歌鉴赏一道题,大阅读一篇,文言实词两个,虚词一个,以上内容写满一页为止,每天只写满一页。要是做了一道大阅读题,那也算完成了一天任务。大阅读不用抄题,只在“每天一写”上写答案就可以了。 学习金字塔 基础题一定要自己解决,记忆性的东西,主要靠自己,老师讲解效果不好。下面大家来看一种学习方法。 学习金字塔 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演示”,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第七种,是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突破实词 在近6年6套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为24个。2007:奇、适、减、坐,2008:饵、值、恶、颐,2009:期、会、犯、过,2010:濒、客、薄、卒,2011:已、渝、修、济,2012:躬、称、固、能。这24个实词大部分都曾经在教材中出现过,并不生僻,即使有些义项并不常见,考生通过上下文也基本可以推断。而且6套试题都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选项,这也无疑降低了难度。综观各卷,考查的实词以动词居多,尤其是那些古今意义有一定差异的词汇,活用或者通假的词也常常会成为考查对象。 通观近6年的6套试题,一词多义的考查频率是100%,活用词的考查频率是60%,通假字的考查频率是20%。本专题在高考试卷中分值是3分,试题难度适中,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 山东卷六年实词考查情况 实词客观题考查已经远远超出考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的范围。 (1)七年来,只考了120个文言实词中的9个词。2012年全部不在120个实词范围之内,修(2011)卒(2010) 期、过(2009) 恶(2008) 奇、适、坐(2007) 假(2006) (2)超出120个实词范围的文言实词有19个。这些词虽不在重点实词的范围里,但不是生僻词,大多在教材里出现过。 突破虚词 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编个口诀: 与乃若何,且于之焉,为因其而,所以者也,则乎? 于:再到从比对向被同给 近6年6套试题中,全都考查了文言虚词,考查频率为100%。6年共考查到12个文言虚词,其中“而”和“以”的考查频率为83%,“之”的考查频率为50﹪,“于”和“且”的考查频率为33%,“者则与焉何乎”的考查频率为17%,“而”“以”这两个虚词属于高频考点, “之、于、且”等属于中频考点,“者则与焉何乎”等属低频考点,“若”等未涉及,但在复习也要稍加注意。从命题趋势看,试题的类型和命题的方式仍会沿用以往的形式,这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1、虚词考查重复现象严重,重点虚词“以”,连续考了五年,“而”连续考了五年,“之”考过三次,“于”考过两次。 考过一次的虚词有:为、其、焉、乎、且、则。 六年一直没考的虚词有:乃、若、所、因、也。 2、虚词考查客观题选项联系教材中的语句考查,比较之后作出选择。六年考题,仅有2009年没有联系课内语句。 4、虚词客观题选项中出现的课本中的句子出自名篇,有些篇目反复考。 《师说》四次、 《鸿门宴》四次、 《劝学》三次,《廉颇蔺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