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玉案--元夕》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PAGE
PAGE 1
———————————————————————————————— 作者:
———————————————————————————————— 日期:
PAGE
PAGE 4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教案
教研组
语文
课程名称
语文
授课教师
周冠祥
章节名称
青玉案?元夕
授课班级
14208、14420、14421、14422、14423
授课时间
本教案课时
4
上课时间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7周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一、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理解作品思想内涵;
二、理解、品味词中的千古名句,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手法;
三、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文中“那人”的寓意,体会词人情感。
教学难点
千古名句的理解及形象之外所给人的丰富联想和深刻的启示。
学情分析
高二幼师班的学生,语文水平中等,本单元诗歌浅显易懂,鉴赏应该问题不大,所以要求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本上去品味,从而发现美,感受美,应该是可行的。
教材处理与资源整合
多媒体
主要学法与教法
朗读感悟、评价欣赏、讨论探究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实施过程(含评价)
一、课前探究
二、新课导入
1.导入:辛弃疾名句知多少?展示课外查询结果
①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③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④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⑤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⑥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⑦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⑧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2、朗读全词,说说印象最深的词句。
三、师生互动,赏读文本
1.解读文本。
这首《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的名作,它以寻找情人为线索,用元宵节的盛况,烘托出一个孤高、忧郁的“那人”形象,表现出作者对这个形象的执意追求。
2.问题设计
(一)初读
(1)读全词(播放配乐朗诵),说说你印象最深的词句(学生解说)。
(2)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千古名句来看,也就是从字面看我们初步可以把这首词定位为咏史词还是爱情词?为什么?
这是学生初读文本能够感觉到的印象,顺理成章提出这样的问题,为后面分析理解词中的千古名句以及该词风格蓄势。
(二)品读
(3)词句着力刻画的形象是谁?——那人。
(4)“那人”是怎样一个人?诗人是怎么描写的?
“那人”是词人着力刻画的抒情形象,她寄寓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情感。作者为什么要刻画这个形象,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应该引导学生理解。
相关问题显示,让学生从阅读文本中去寻找答案:
①诗人说“众里寻他千百度”,怎么寻?在哪里寻?时间地点有没有交代?请找出相关语句。
②诗人当然是在人堆里寻。怎么写的?先写什么?请读出相关语句。
学生回答,明确:元宵节的景象:夜、花、星、车
元宵节的气氛:声、光、色、舞
元宵节的人群:宝马雕车、雪柳黄金、笑语暗香
③“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花千树、星如雨”,把烟火比喻成花、星,形容烟花之盛。这写出了元宵夜彩灯的繁华景象。
④“东风夜放花千树”化用了谁的诗句?在此起什么作用?
化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赋予新意,形象飞动,极其创意,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花开。
⑤“宝马雕车香满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含蓄而又生动。
总结上片:元宵佳节的盛况——烟火璀璨、车水马龙、张灯结彩。
⑥元宵节盛况的描写中既写景,也写人。上面我们看了热闹的景,下文中又出现了两类人,主角是谁?
——“那人”。那人在哪里?在极尽狂欢闹元宵的人堆里吗?作者为什么要写极尽狂欢闹元宵的热闹场面?——渲染,烘托,反衬。写景写人都是为了反衬女主人公。
A.景越热闹,越见“那人”处境的寂寞与孤独。
B.他人越高兴,笑语欢快,就越见“那人”的脱俗与淡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河南省信阳市2024-2025学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英语试卷含答案.pdf VIP
- 解读《GB_T 23850-2024工业高氯酸钠》全面解读.docx VIP
- 总经理股东会汇报.docx
- 2025-2030中国二甲基氨基丙胺(DMAPA)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docx
- 上海市浦东新区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附属高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题+答案.docx VIP
- 点石斋画报.12集.24册.申报馆编印.1884-1889年.pdf VIP
- 印学话西泠 教学课件.pptx VIP
- 慢性呼吸疾病肺康复护理专家共识.pptx
- 七年级数学上册动点问题练习.docx VIP
- GB50666-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