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中国第五代导演风格的艺术思考????????????? ?——对“商业片”与“文艺片”的双重解读???????????????????????????????? 刘晗???????????????? 指导教师: 高峰 (教授)?? 摘要:第五代导演作为一种群体性的电影文化现象在中国电影银幕上书写了璀璨浓重的一笔,同时也给评论界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文化课题。本文从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三位导演的电影入手,着重对我国第五代导演的文化观念和艺术风格作一个初步的比较和探讨,并力求对西方电影需求和中国大众文化需求的裂变展开讨论,进而把握整个第五代导演的美学追求和电影艺术风格的脉络。? 关键词:第五代导演 文艺 商业
?中国新时期电影最壮观、最辉煌、最令人扬眉吐气的风景无疑是第五代导演创造的,这个群体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值得夸耀的存在。他们宣告了一个与世界电影文化发展同步的中国电影新时代的开始。然而在面对内容繁多的电影题材,他们选择了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演绎,于是也产生了关于“文艺片”与“商业片”的分歧。??一、“甲方乙方”:陈、张与冯的对决?陈凯歌和张艺谋所代表的追求电影人文气息的导演,使得中国电影从戏剧化程式回到了原来的银幕,也使国人初步领略了电影意想美学的魅力,并以独特的东方式审美风格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震撼了整个影坛。他们那些频频制造出轰动效益的影片,以及精英文化意识所产生的自我膨胀的心路历程,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二人的创作风格。?二人执导的影片总是以长镜头提供诡异的空间特点。这种特点既表现于自然及人文景观之中,又表现在被刻意渲染的独特风俗及生活方式之中。这些电影乐于选择若干民俗代码来强调民族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往往给西方人带来强大的猎奇心理。京剧、皮影、文革、出殡、放鞭炮、挂灯笼、红棉袄红棉裤……都被精心调用为“美”的文化现象,成为中国电影乃至中华民族的代码。[1]可笑的是,这里的代码并不是国人所认知和了解的“中国”,而是西方人眼中那个充满着神秘而诡异的“中国”。?可以看出,陈凯歌与张艺谋背离了原先的历史沉思宗旨,把原有的思想深度变成国际性商业成功的战略“诡计”。《黄土地》里的婚嫁场面和祈雨形式,《红高粱》里的颠轿野合和酒誓镜头,《菊豆》里的叔嫂通奸与拦棺哭殡,《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点灯与封灯,《霸王别姬》里的京剧与文革批斗,《刺秦》里的民族大义……导演借助传统民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使之更赋传奇性,故事情感更加刺激,原有的民俗特色也成为迎合西方人口味的“民族性”。[2]?总之,陈,张二人电影目的是为西方电影节和西方观众提供来自第三世界的文化消费,使西方人对第三世界的欲望与幻想获得最大的满足。这种以标榜“艺术”的个人独创性和艺术表现力的影片其实才是真正的背离了文艺,投向了商业与名利的怀抱,因为它不需要导演的才华与思想,只需要把握西方电影节评委的口味就足够了。当然,这些影片在演绎中或多或少也有所突破与创新,这就需要另行研究了。?当文化还被理解成听交响乐,欣赏绘画雕塑或品尝卡布其诺看那些在国外电影节频频获奖在国内只能找到盗版VCD的影片时,大众的情绪是很难表达和宣泄的。我们不禁产生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们消费的是那些虚幻的“艺术”,而自己真实的生活却无从寻找呢?于是冯小刚带着他特有的“冯氏幽默”走进我们的视线当中。?冯小刚的贺岁片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仿佛是一场“及时雨”。作为一名中国电影界的“怪才”,冯的出现打破了陈、张二分天下的局面,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他的一系列影片的商业成功给疲软的中国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并没有把一个故事进行有头有尾的包装,而是用很多板块拼贴成一个现代生活的万花筒,使他的影片具有一种多棱镜的作用。虽然冯小刚的电影没有深刻的历史反思,也无法对现实社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不是冯小刚的特长。但从他的电影中,观众可以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经验和快感:?首先,他的那些异想天开的电影,非常直接地给观众带来了快乐。冯小刚“开创了中国电影另一种话语系统和叙述方式”[3],这是冯小刚电影和别人电影的区别。如果要说冯小刚电影的风格特征,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他对中国电影做出的贡献。在文学领域,王朔的小说以它生动的语言和巧妙安排的故事完成了对中国话语习惯的一次巧妙的颠覆;冯小刚的电影其实是王朔文化在中国电影中的延续。他的喜剧效果主要来自于语言的表层语义与深层语义的不协调。他将倒反、失重、移接、婉曲、双关、夸张、对照等巧妙的糅合起来,千方百计运用到各种人物的对话之中,引发了中国电影里的话语革命。通过主人公的对话对习惯和传统势力进行了无情的嘲弄。在这场与所谓的文艺片的战争中,冯小刚虽没有进行正面的攻击,但他的迂回包抄同样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也正是因为语言的自身目的是用来表达和阐述意义的,它不可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