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技术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ssive Design Strategy 3.自然通风/ 改善自然通风方式 / 热压通风 热压通风 热压通风指由室内外空气温度差而造成空气密度差,从而产生压差形成热气向上冷气向下的空气流动现象。 Passive Design Strategy 3.自然通风/ 改善自然通风方式 / 风压通风热压通风 该建筑的设计充分体现出建筑形式、技术与功能的统一。悬挂式屋面结构为建筑提供了大面积的无柱空间,剖面设计保证建筑的空间高度可以摆放大尺度的展品。而坡起的造型具备很好的拔风效果,利于组织室内自然通风。在立面4.7m 处设置了通风口,凉爽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后均匀散布到地面,经人流活动等加热后上升到屋脊处排出。屋脊处的通风口设有可开启的折板,并可根据不同的风向调整角度,以确保有效通风。由于合理的通风设计使该建筑在空调方面的投资费用节省了5 0 % 。建筑的屋脊处和侧立面的上部有大面积的采光窗为室内提供自然照明。屋顶下部安装了反光镜面,可以补充更多的光线。 汉诺威26号展厅 ARCHITECTS: Herzog + Partner/Thomas Herzog, Passive Design Strategy 3.自然通风/ 改善自然通风方式 /运用辅助手段优化通风及节能效果 置换通风是一种新的通风方式。这种送风方式与传统的混合通风方式相比较,可使室内工作区得到较高的空气品质、较高的热舒适性并具有较高的通风效率 置换通风以低速在房间下部送风,气流以类似层流的活塞流的状态缓慢向上移动,到达一定高度时,受热源和顶板的影响,发生紊流现象,产生紊流区。气流产生热力分层现象,出现两个区域:下部单向流动区和上部混合区。空气温度场和浓度场在这两个区域有非常明显的不同特性,下部单向流动区存在一明显垂直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而上部紊流混合区温度场和浓度场则比较均匀,接近排风的温度和污染物浓度。 置换通风, 被动式节能技术 Passive Energy-saving Technique 被动式节能技术 被动式技术 主动式技术 得热与保温 避免过热 自然通风 利用自然光 利用太阳能 以非机械电气设备干预手段实现建筑能耗降低的节能技术 系统设备优化 高效节能设备选用 …… 通过机械设备干预手段为建筑提供采暖空调通风等舒适环境控制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被动式降温技术 名称 目标 策略 方法 被动式降温技术 保温隔热 朝向 避风、采光 体形系数 集约、紧凑、分区 平剖面热环境分区 卧室晚上保温,起居室白天保温; 主要功能处于有利位置,交通、辅助做缓冲空间 加强外围护的热工性能 透明部分:选材、保温、断桥、玻璃种类 不透明部分:选材、保温、断桥、冬季面封闭处理 避免过热 减少入射太阳辐射 设计布局策略 特殊的玻璃 遮阳系统 加快热量散失 液体蒸发降温 植物降温 利用大地恒温原理的降温设计 自然通风 改善自然通风方式 风压通风 热压通风 风压通风与热压通风结合 运用辅助手段优化通风及节能效果 开口处设导风构件 自然风预冷、预热 屋顶通风、地板下通风、结构内通风 名称 目标 策略 方法 被动式降温技术 保温 朝向 避风、采光 体形系数 集约、紧凑、分区 平剖面热环境分区 卧室晚上保温,起居室白天保温; 主要功能处于有利位置,交通、辅助做缓冲空间 加强外围护的热工性能 透明部分:选材、保温、断桥、玻璃种类 不透明部分:选材、保温、断桥、冬季面封闭处理 Passive Design Strategy 1.保温 / 1.朝向 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热,建筑必须朝南向,最大偏角在偏南向30°。太阳房的采暖性能随着南向窗偏离的角度的增加而降低,在30°偏角内会降低10%。 《建筑气候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_杨柳》 P129 Passive Design Strategy 1.保温 / 1.朝向 1.避免在多风地区布置建筑,如山顶 2.利用常青树挡风墙 3.利用花园墙保护建筑入口处 4.在多风的地区,将建筑紧贴地面 5.布局紧凑,避免风的侵袭 6.建筑形式采用流线型或圆角 7.成组团布置,利用建筑之间的互相遮挡 8.使用大的倾斜的坡屋面,引导刚顶屋面流走 9.辅助用房布置在冬季主导风的上风向 10.利用阳光间或阳光廊做缓冲空间 11.利用掩土挡风 12.减少开口,主要开口布置在下风向 13.利用门斗、旋转门窗减少冷风渗透 14.增强门窗处的密封性,使用气密性好的门窗 15.室外活动空间布置在南向 《建筑气候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_杨柳》 P129 Passive Design Strategy 1.保温 / 2.体形系数 体形系数 居住建筑体形系数 S 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以下简称标准)中已有明确的定义,即“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