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清代的統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章 清代的統治 第2節 社會文化的變遷 學習重點     1.明白臺灣社會的發展     2.了解臺灣的社會衝突與社會合作      3.認識臺灣人民的文化生活 一、清代臺灣社會的發展 (一)臺灣的社會階層 1.階層差異、貧富差距大 (1)上層 A.駐臺官僚 B.科舉制度→士紳階層 (2)下層 A.佃戶:一田兩主制,賦稅重 B.雇工:生活艱難,出現「做木的無床」 C.羅漢腳:無家室、無恆產、無固定工作 ?根據《台灣風俗志書》分類: 上九流-師爺、醫生、畫工、地理師、卜卦、相命、和尚、道士、琴師 下九流-娼女、優、巫者、樂人、牽豬哥、剃頭、僕婢、拿龍、土工 2.移民社會的動亂因素 (1)換帖結盟風氣盛 A.公權力不彰 B.自保、壯大聲勢 (2)結成會黨:以大量流民居多 (二)社會流動 1.階層流動迅速→「富不過三代」 2.大家族成為士紳的途徑 (1)科舉:新竹鄭家(鄭用錫) (2)捐官:板橋林家(林維源) (3)軍功:霧峰林家(林文察) (4)士紳階層多出身開墾時期的豪 強或經商獲利的商人 3.社會轉型:十九世紀中葉已很明顯,科舉制使士紳階層持續綿延,取代移墾社會豪強的社會領導地位 吸食鴉片的人 十九世紀不少有錢人家吸食鴉片上癮,也成為家道中落的因素之一。 鄭用錫及其進士匾 之前雖有臺籍進士,但是否真為臺籍人士仍有爭議,道光三年及第的鄭用錫則是以臺籍取中進士的第一人。 景薰樓 林家的「頂厝」,共有三落,兩旁均建有護龍與外護。先入「景薰樓」,又稱太子樓,該樓內構造 非常精緻美觀,古色古香,廳堂內懸掛有林奠國畫像及段祺瑞所題字聯。 在正廳的門上,懸有金碧輝煌 的木匾一方,上書「文魁」二字, 是林文欽於光緒十九年中式舉人。 霧峰林文察 (三)從移墾社會到傳統漢人社會 1.背景:漢人移墾台灣要在新的土地上求發展,常尋求傳統宗族的力量 2.祭祀組織的發展 (1)唐山祖:原鄉同姓 A.移民初期 B.有同族共同投資開墾的性質 (2)開臺祖:以開臺始祖為中心 A.部分祖產移作「祭祀公業」 B.代表臺灣漸次轉型為傳統漢人社會 清代台灣社會的內地化與在地化 內地化—李國祁 定義:以中國大陸各省的社會型態為目標,轉變成與中國本部各省完全相同的社會 在地化—陳其南 定義:來台的漢人移民成為土著,建立在本土地緣與血緣關係上的新宗教和宗族團體,取代了過去的祖籍地緣和血緣團體,建立了對台灣社會的認同 清代台灣社會的內地化與在地化 內地化—李國祁 移民基於生活習慣,其家園、生活方式、群居型態會以類似原居地為發展方向;以血緣為主的宗族制度也緩慢地建立,移墾社會的特徵逐漸消失 在地化—陳其南 隨著來台之日漸久,與原鄉祖籍相較,現在的本地地緣和血緣關係更重要,加上科舉必須填寫籍貫,填上台灣考中的機會較大,因此出現對台灣的認同 清代台灣社會的內地化與在地化 內地化—李國祁 社會型態逐漸由移墾社會轉變為中國傳統社會,逐漸走向文治,科舉漸盛,出現熟讀儒家經典的士紳,以士紳為領導階層文教興盛 在地化—陳其南 祖籍械鬥減少,本地寺廟神的信仰則形成跨祖籍人群的祭祀圈; 宗族活動漸變為開臺祖為主; 大家族出現,如:板橋林家、霧峰林家以發展地為名,而非其原鄉 二、社會衝突與社會合作 (一)行政力量薄弱與吏治不良 1.消極治臺政策使行政區劃與官員配置不足 2.吏治敗壞 (1)許多地方官駐府城,未赴縣治 (2)處於帝國邊陲,予胥吏差役需索的空間 3.士紳階層尚未形成 (1)不利社會控制 (2)難制衡貪官污吏 Ex.最高文官僅為四品的分巡台廈道, 最高武官是二品的台灣鎮總兵,兼管民事 造成文武不和、遇事互相推諉 諸羅、鳳山兩知縣,至朱一貴事件後才到縣治上任 4.官吏的貪污需索→農民負擔重→ 分類械鬥、民變層出不窮 (二)分類械鬥 1.原因 (1)經濟性:爭奪田地、水源 (2)社會性:遊民嘯聚成群,好勇鬥狠 (3)政治性 A.行政區劃不足→行政司法權力鞭長莫及 B.吏治敗壞→衝突未循體制解決 彰化的漳泉械鬥1782 1782年(乾隆47年)8月,漳籍人黃添與泉籍人賭錢發生爭執,黃添之子誤殺泉人廖老,泉人報官無效,便到黃添家中搶奪毆打,漳人也搶奪泉人財物,遊民趁機煽動,於是漳泉各自組織對抗械鬥,波及到諸羅縣→「禍連兩縣, 流毒三月」 ,參

文档评论(0)

444885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1121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