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商鞅变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鞅变法 专题二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课标要求: 一、历史背景 1. 客观因素: ⑴转型时代的呼唤: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转型期(大变革时代),各国面临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改革成为社会的主要呼声。 “社会转型”的含义 一是指社会形态变迁。 如“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 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由一种存在类型向另一种存在类型的转变,意味着社会系统内在结构的变迁,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等各方面全面而深刻的革命性变革. 三是指社会结构变动。 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二是指体制转型。 如:政治体制: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变;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从专制政体向民主政体的转变等等。 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⑵诸侯争霸的推动:为在争霸中求生存,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变法运动相继在各诸侯国进行。 ⑶百家争鸣的推动:百家争鸣在思想理论上为改革提供了准备。 ⑷落后秦国的客观要求。秦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落后于东方六国,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一、历史背景 ⑴转型时代的呼唤: 1、客观因素: 魏 秦 赵 齐 楚 燕 韩 匈 奴 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2、主观条件: ⑴统治者的诉求: 秦孝公广纳贤才,锐意变法图强。 一、历史背景 1、客观因素: ⑵改革家的推动: 商鞅来秦并得到赏识,是变法的重要条件。 二、主要内容 ⑴废除世卿世禄, 奖励军功 ⑶严格户籍制度, 实行什伍制度 增加士兵勇气, 提高军队战斗力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1、军事方面 ⑵严肃军纪 提高军队战斗力 加强对社会的管理和控制 促进了土地私有化 ⑴废除井田 土地私有 提高生产积极性, 增强国家实力 2、经济方面 ⑵奖励耕织 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 稳定财政收入 增强国家实力 提高生产积极性 ⑶重农抑商 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原 因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 4、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 5、法家强调耕战和加强中央集权思想的影响 探究: 影 响 积极: 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 消极: 1、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 ⑸统一度量衡 利于统一赋税和俸禄 利于消除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为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 ⑷移民垦荒 为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便利条件 ⑴建立县制 强化中央集权 ⑵什伍连坐制度 3、政治方面 ⑶轻罪重刑 加强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权力 强化人民法律意识, 保证变法彻底执行 分封制 国君 诸侯 诸侯国官吏 国君 地方县吏 县制 分封制与县制之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焚烧诗书 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4、思想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商鞅的“焚烧诗书”的认识? 从当时来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要更好地执行变法的话,就必须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家;要排斥儒家,那么“焚烧诗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从历史长河来看,“焚烧诗书”损失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化典籍。 5、习俗:改革旧的社会风俗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增加财政收入 有利于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 1.变法的核心 农战 法治 2.措施全面,变法彻底; 3.令行禁止,取信于民; 4.严刑峻法,不畏权贵; 三、商鞅变法的结果 守旧势力的反扑 为何? “商鞅虽死,秦法犹存” 1.商鞅为何会死? 商鞅惨死 改革之艰难 2.秦法为何犹存? 成功的原因?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这是成功的根本原因。 2.变法措施得当,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3.变法措施全面彻底,行之有效。 4.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新法深入人心。 5.有充裕的时间,历时19年,分先后两次逐步推行,令百姓能适应及接受。 6.商鞅执法如山、不惧权、大无畏的精神,具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材料一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