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汉代的法律制度2.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汉代的法律制度 (公元前206年一公元220年) 回顾1:略述汉代法律的儒家化及其影响 法律的儒家化实际上是儒家思想的法律化: 1.尊老怜幼,抚恤鳏寡、残疾之人等儒家思想通过皇帝的诏令法律化。 2.汉初尊敬保护“王杖主”的规定是受儒家 “尊尊”思想影响。 3.儒家思想通过“春秋决狱”法律化。即遇到义关伦常而现行法律无明文规定或虽有明文规定但却有碍伦常时,便用儒家经典《春秋》所载有关事例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汉代儒家的触角首先伸向了司法领域,继之又通过“决事比”(判例法)的方式渗入到立法领域。 4.士大夫扩大春秋决狱的范围,同时引用其他儒家经典决狱,即“引经决狱”,导致了律学的产生。东汉时皇帝出面,下诏规定一个统一的法律解释——“郑氏章句”,由此获得了立法意义,其中体现的儒家道德被法律化了。 影响: 汉代法律的“儒家化”为后世的“纳礼入律” 铺平了道路。 “一准乎礼”的《唐律》出现即宣告法律儒家化的完成。 回顾2: 简述汉代的主要法律形式,并说明其相互关系。 1.律:两汉最基本的法律形式,具有适用的普遍性及相对的稳定性。 2.令:皇帝颁布的诏令,法律效力超过“律”。 3.比:判例。在律无正条的情况下,采用可以比照判决的典型案例进行司法审判。 4.法律注释著作:对“律”的解释,使之合乎儒家道德精神,若得到皇帝认可,便成为司法审判的依据。 5.《春秋》经:在遇到律无正条或虽有正条却不合乎儒家道德的案子,司法官依《春秋》经义断案。其具有凌驾于各种法律形式之上的最高法律效力。 回顾3: 简述汉律60篇主要内容。 1. 九章律。刘邦建汉后,在秦律6篇的基础上,增加户律、兴律、厩律3篇而成。九章律是两汉的基本法律。 2. 傍章律。叔孙通在高祖和惠帝年间制定傍章律18篇。主要是朝觐、礼仪制度方面的内容。 3. 越宫律。武帝时期张汤制定27篇。主要是关于宫廷警卫方面的专门法律。 4. 朝律。武帝时期赵禹制定。又名朝贺律6篇,主要是关于朝贺方面的专门法律。 以上四部法律即历史上有名的汉律60篇 第五章 汉代的法律制度 第二讲 第三节 汉代的刑法制度及刑罚改革 第四节 汉代的行政、民事、经济制度 第五节 汉代的司法制度 第三节 汉代的刑法制度及刑罚改革 一、汉代对秦代刑法的继承与发展 (一)废除苛法,趋于宽缓。 《九章律》的罪名、刑名基本沿袭秦律,后来汉惠帝“除挟书律”、高后(吕雉)“除三族罪、妖言令”、文帝“除收孥相坐律令 、诽谤律”等苛法,使汉律在一定程度上向着宽缓的方向发展。 挟书律:李斯上书秦始皇:“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其同罪。” 三族罪:夷三族。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 收孥相坐律令:罪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和子女都要连坐,重的处死,轻的没入为官奴婢。 诽谤律:讥评皇帝过失,“诽谤者族。” 第三节 汉代的刑法制度及刑罚改革 一、汉代对秦代刑法的继承与发展 (二)刑罚种类上的继承和发展 汉代刑罚种类主要是死刑、肉刑、徒刑、罚金刑、徙边刑等。其中,死刑、肉刑、徒刑多承秦制。 死刑中新增了“殊死”(斩首)。 徒刑中新增了“女徒顾山”(已判刑女犯,每月出钱三百雇人上山伐木,就可返家不服苦役)。 新增刑罚种类徙边刑:死刑的株连刑罚,减死罪一等并发配边疆服役。 第三节 汉代的刑法制度及刑罚改革 一、汉代对秦代刑法的继承与发展 (三)罪名上的继承和发展 汉代的罪名多承秦制,如盗窃罪、妄言罪、非所宜言罪、杀伤罪、不敬罪、诽谤妖言罪等等,也有新增。 1. 大逆无道罪 单称大逆、无道、不道、逆不道,犯者弃市。 (1)祝诅上罪:通过巫祝妄图以鬼神的力量加害于君主。 (2)迷国罔上罪:欺罔君主并给国家利益带来重大危害。 (3)左道罪:以邪道蛊惑民众。 (4)漏泄省中语罪:臣下泄漏君主的言语或上奏的言论。 (5)赃百万以上罪 (6)诬罔主上罪:欺骗君主。 第三节 汉代的刑法制度及刑罚改革 一、汉代对秦代刑法的继承与发展 (三)罪名上的继承和发展 1. 大逆无道罪 (7)上僭罪:官员在器物、乘舆、服饰上僭越。 (8)谋反罪:企图颠覆国家政权。 (9)巫蛊罪:借助神巫造蛊毒,企图加害于人。 (10)怨望诽谤政治罪:怨恨而诽谤朝政。 (11)妖言罪:以妖言惑众。 (12)殴辱王杖主罪。 王杖杖首及 王杖主图 第三节 汉代的刑法制度及刑罚改革 一、汉代对秦代刑法的继承与发展 (三)罪名上的继承和发展 2.不孝罪:弃市、处以极刑。 3.不敬罪:“犯上弗知害”,犯者一般自尽。 (1)失礼罪:违反臣子之礼。 (2)醉歌堂下罪:在皇帝祭祖之所醉酒、歌舞。 (3)戏殿上罪:在朝廷殿

文档评论(0)

123****66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