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014 年
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病名:崩漏
西医病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
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常交替
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故概称崩漏。是肾一天癸一
冲任一胞宫生殖轴的严重紊乱,引起月经的周期、经期、经
量的失调。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妇科诊疗方案》及全国高等
中医院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 (张玉珍主编, 2002 年,中
国中医药出版社) 。
2 .西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
生部发布. 2002 年,《临床诊疗指南一妇产科学分册》中华
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年,参照全国高等院校
教材《妇产科学》 (丰有吉、深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年)。
(1) 病史:注意患者年龄,无排卵性功血常发生于青春
期或围绝经期,排卵性功血常生于生殖期妇女。既往月经可
有改变,以往有崩漏病史,或口服避孕药、放臵宫内节育器
等史。
(2) 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行经时间超过半月以
上。已有停经数月后有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可伴有不同程
度的贫血、不孕、白带增多。
(3 妇科检查:一般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4) 辅助检查:血常规可提示有贫血,可行 B 超检查,
或行诊剖术以止血,送病检了解内膜情况。性激素检查可有
改变或无改变。
(二)证候诊断
1、肾虚证:
(1)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
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红唇
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2)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断,色淡
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
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2、脾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如崩,或淋漓不断,色
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饭食,四肢不温,或面
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3、血热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如崩,或淋漓不断,血
色深红,质稠,心烦少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
黄,脉滑数。
4、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血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断,
血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
弦涩有力。
二、治疗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肾虚证
(1)肾阴虚证:
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推荐方药:左归丸
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龟
板胶、川牛膝。
中成药:六位地黄丸
(2)肾阳虚证:
治法:湿肾助阳、固冲止血。
推荐方药:右归丸
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当归、
人参、黄芪、覆盆子、赤石脂
中成药:天紫红女金胶囊 金匮肾气丸
2、脾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推荐方药:固中汤
白术 黄芪 煅龙骨 煅牡蛎 山茱萸 海螺蛸、茜草
根 棕炭 五倍子
中成药:归脾丸
3、血热证: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推荐方药:清热固中汤
生地黄 地骨皮 炙龟板 牡蛎粉 阿胶 黄芩
藕节 陈棕炭 甘草 焦栀子 地榆
中成药:云南白药胶囊
4、血瘀证:
治法:活血祛瘀,固冲止血。
推荐方药:逐瘀止崩汤
当归 川芎 三七 没药 五灵脂 牡丹皮 丹
参 炒艾叶 阿胶 龙骨 牡蛎 乌贼骨
中成药:益母草颗粒
(二)针灸治疗
l 、艾灸:取穴:隐白、大敦、三阴交(双) .可同时取
穴或隐白、大敦交替。
治疗方法:艾灸,每日三次。
适用证:脾虚证。
2 、(1) 针灸:针刺断红穴(经外奇穴,位于手背第二、
三掌骨之间,指端下一寸) 。常规消毒,用毫针快速刺入断
红穴,进针沿掌骨水平方向刺入 1. 5---2 寸,留针 20~30
分钟,每日一次。
适用证: 刺断红穴可减少阴道出血, 适用于各证型崩漏。
(2) 体针疗法:
取穴:关元、隐白、三阴交、地机;
肾阴虚证加内关、太溪;肾阳虚证加肾俞;脾虚证加脾
俞,足三里;血热证加血海、水泉;血瘀证加气冲,冲门;
治疗方法:针刺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并酌情用灸法。
3、耳穴压籽:子宫、卵巢、皮质下、缘中,两耳交替
取穴 2~3 处,用王不留行籽粘贴,每天按压 3~5 次,每次
10~15 分钟
(三)急症治疗 ( 救脱) 若血崩出现虚脱时,可立即针
刺人中、合谷、百会(灸)。并急煎独参汤 (《 景岳全书)) )。
若出现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证时,可用参附汤( 《妇人良
方大全》 )加炮姜炭。
人参(高丽参或吉林参) ,煎水饮服。 人参 附子,
煎水灌服。
或用参麦针或参附针静注或静滴 .
(四)西医治疗
1、 一般治疗 贫血患者应补充铁剂、维生素 c 和
蛋白质,严重贫血需输血。流血时间长者给以抗生素预防感
染。
2、 止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