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试验教学中心.doc

武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试验教学中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2-2030年) 李研 土规1202 2012306200635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武汉 目录 TOC \o 1-3 \h \z \u 前 言 1 第一章 总 则 1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1 二、规划任务 2 三、规划范围 2 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 3 一、武汉市自然条件 3 二、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基础 3 第二节 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及其动态变化 4 一、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 4 二、武汉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9 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15 一、构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 15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 15 三、标准值及指标分值确定 17 四、综合评价 18 五、结论与分析 18 第四节 武汉市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19 一、人均土地拥有量少,后备土地资源相对不足 19 二、耕地大幅减少,农用地结构有待调整。 19 三、建设用地扩张太快,用地结构和布局粗放 20 四、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有待提高 20 第三章 基础数据预测 21 第一节 人口预测 21 一、武汉市历年人口变化趋势分析 21 二、线性预测法 22 三、Malthus指数函数模型 22 四、Logistic人口预测模型 23 五、灰色预测法 24 第二节 城市化水平预测 25 一、时间序列拟合 26 二、联合国法 26 第三节 粮食单产预测 27 一. 年平均增长率法 28 二、灰色系统预测 28 第四节 粮食需求量测算 29 一、人均粮食消费水平 29 二、粮食需求量 30 第四章 土地需求供给预测 31 第一节 2030年各类型用地面积预测 31 一、耕地面积预测 31 二、园地面积预测 35 三、林地面积预测 36 四、牧草地面积预测 37 五、其他农用地面积预测 38 六、建设用地面积预测 38 七、未利用地面积预测 41 八、各类型土地面积预测值汇总 42 第二节 土地需求量、供给量预测 43 一、土地需求概述 43 二、土地供给概述 43 三、土地需求供给预测方法 44 四、土地利用变更数据整理 44 五、各类用地供给需求预测结果 46 六、供给需求预测结果分析 46 第三节 土地供给潜力与预测需求分析 48 第五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49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概述 49 一、土地利用结构 49 二、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理论依据 49 第二节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 50 一、系统模型建立 50 二、系统优化 55 第三节 基于综合法的土地利用结构 56 第六章 土地利用分区 58 第一节 土地利用分区概述 58 一、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 58 二、土地利用分区原则 58 三、土地利用分区方法 59 第二节 系统聚类分析 59 一、聚类因子的选择 60 二、聚类因子的赋值 60 三、数据标准化 61 四、聚类结果 62 第三节 土地利用分区结果 62 一、中心城市建设区 62 二、中心城市生态区 63 三、城市郊区综合农业生产区 63 四、北部林农多种经营及旅游区 64 第七章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65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65 一、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65 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依据 65 第二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66 一、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估算 66 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69 三、规划可能的改进方向与建议 69 第三节 综合指标评价规划的环境影响 70 一、评价模型的构建 70 二、评价结果分析 72 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及措施 74 一、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74 二、健全规划实施的行政管理制度 74 三、利用高科技手段创新规划实施管理方式 75 四、构建节约和集约用地新机制 75 五、建立健全规划实施利益调节机制 76 六、完善和创新空间管制制度 76 七、建立规划的全社会参与制度 77 前 言 ?????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基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必须贯彻落实“十分珍惜、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