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程标准原文】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核心素养定位
1.结合地震波曲线图,认识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综合思维)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区域认知)
3.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知识体系导引
知识点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
分类
特点
所经物质状态
传播速度
共同点
纵波(P波)
固体、液体、气体
较快
波速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横波(S波)
固体
较慢
横波也称凹凸波,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纵波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的波。
形象记忆法:
地球内部圈层类似于鸡蛋壳(地壳)、鸡蛋清(地幔)、鸡蛋黄(地核)
思考1
当某处发生地震时,附近有明显震感的城市中,街道上的行人与湖中船上的人的感觉是否一样,为什么?
提示:不一样。处于街道上的行人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晃动,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处于行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因为水中只有纵波通过。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
口诀法记忆地壳的厚度
大陆厚,大洋薄;高山厚,平原薄;海岭厚,海沟薄;高处厚,低处薄。 2.分界面——不连续面
地球内部地震波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界面
深度
波速变化
分界意义
莫霍面
地面下平均33千米
P波和S波的速度都突然增加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
古登堡面
地面下2_900千米
P波速度突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
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
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C为莫霍界面,D为古登堡界面。图中H为地壳,G为地幔,E+F为地核。
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km)
主要组成物质
特征
地壳
莫霍界面
古登堡
界面
平均厚度
17
900
2900
5150
6370
岩石
①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呈固态
②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地
幔
上地幔
铁镁的硅酸盐类
固态,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下地幔
可能为固态,温度、压力、密度均增大
地
核
外核
以铁、镍为主,
含有少量轻元素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内核
固态,温度、密度、压力都很大
【特别提醒】 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与联系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的外壳。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二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地壳与岩石圈的关系
(1)区别:地壳是地表至莫霍面,平均厚度约17千米;岩石圈是地表至软流层,平均厚度约100~110千米。
(2)联系:岩石圈包括地壳,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知识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名称
含义
特征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主要成分为氮和氧。
水圈
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始终处于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环境的总称
地球生物的活动和影响范围,多数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带中。
思考2
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提示: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 “记准顺序”:外部圈层中,大气圈在上,水圈在下,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生物圈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
重点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探究活动】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假如你乘坐一辆既能耐高温高压,又能穿透坚硬岩石的微型汽车,正进行一次穿越地心的科学探险活动。下图是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假如汽车上的车载仪表和各种感应器记录下了沿途的见闻,那么:
(1)地壳的组成物质主要是什么?
(2)软流层是在上地幔上部还是上地幔底部,为什么有人认为它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
(3)外核的物质状态是什么?为什么?
【提示】
(1)地壳的组成物质主要是岩石。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由于该处放射性元素衰变积累的热量可能使岩石处于熔融状态,因此有人认为它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
(3)外核的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因为此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归纳拓展】
【学以致用】
1.右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对应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选修3-1欧姆定律第二课时(新课标选修3-1)教学课件.ppt
- 粤教版 信息技术 必修 3.1.3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和表达 .ppt
-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预习学案设计:阿房宫赋.doc
- 砌块填充墙质量通病分析和防范措施.doc
- 三年级下科学知识梳理.doc
- 华中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设计:3.3万维网的基础知识与IE.doc
- 浙教版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 第二课 共享网络资源 教案设计.docx
- 班会课件主题《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ppt
- 人教版七年级Unit 1 My name is GinaPeriod 1 (1a-2c).pptx
-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一+4.3+电解池4.3.2.doc
- 2025及未来5年中国电脑配线架市场分析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及未来5年中国交流调压器市场分析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及未来5年中国大棚微喷头市场分析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及未来5年中国粗碳化钨粉市场分析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及未来5年中国脚踏式双头标准型熔接机市场分析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及未来5年中国小型整装炉市场分析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及以后5年中国多用途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发展模式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及以后5年中国印刷机械行业发展策略分析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docx
- 2025及未来5年中国瓶装啤酒(饮料)商标贴标机市场分析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及未来5年中国普通大复卷机市场分析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