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试论魏晋江南农业发展的原因
摘要:魏晋时期可以说是个战争混乱时期,然而江南的农业却在此时期迅速发展。本文主要是通过自然和社会环境、移民迁入、统治者政策三个方面来阐述江南农业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魏晋;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原因
在李伯重的《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一文中,认为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区域的划分标准应以自然条件为根据较为恰当。而现在讨论的的江南地区,就是唐代以前称吴或三吴的地区。魏晋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经济逐渐赶上北方。
一、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1.优越的自然环境
江南地区是我国农业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冬季气候温和,水资源极其丰富,河流湖泊众多,植被繁茂。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江南水稻采用的是落后的“火耕水耨”耕作方式,陈国灿并不赞同此观点,他指出:“就六朝以前的江南水稻种植业而言,总体上表现为‘火耕水耨’的外在形式下,其内在耕作技术不仅先秦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且两汉时仍在继续发展,与同期北方的农业相比并不逊色。”
2.稳定的社会环境
中原地区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但频繁的战争沉重的打击了经济的发展并延缓了社会的进步。东汉末年长达十多年的战乱,加上中原地区严重的水灾、旱灾、蝗灾及农民起义问题,使得中原经济遭受了很大的破坏。晋永嘉四年五月,出现“幽、并‘司、冀、秦、雍等六州大蝗,食草木牛马毛皆尽”的社会状况。同时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对中原经济的的破坏产生了重大影响。江南地区距北方草原游牧区较远,且长江又是一大天然屏障,自然受北方游牧民族侵扰少。虽然魏晋时期三国逐鹿中原,江南地区也发生了很多战事,但相对于中原来说,江南地区发生战争的次数、规模及危害程度都较小,因而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同时稳定的社会环境也为农田的开辟、水利的兴修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二、大量移民的迁入,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
在《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一书中,论及魏晋时期江南人口的增加时,说到当时南方社会经济比较稳定,人口增值率提高,南方经济和人口同步增长。南方人口的增长一方面是人口的自然增长,另一方面是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使得江南地区人口迅速增加,从而逐步改变中国人口的分布状况,促使人口重心向长江流域转移。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迁徙就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五胡乱华,北方士族大量南迁,移居江东,“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南渡人口集中于长江下游地区,而江苏最多。在这批人中间,不仅仅只是百姓,还有很多贵族官僚和文人士大夫,他们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传播到江南地区,这必然对江南地区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也必将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加快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
三、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魏晋虽然是个社会大动乱的时期,社会发展极不稳定,但战争、动乱有时更能体现出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统治者为了稳固统治,农民为了自身生存,稍有间隙,政府便全农垦桑,农民也勤勉于耕,于是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了。关于其对江南的开发,采取相关措施有:
1.推行屯田
这是仿造曹魏推行屯田制度,分军屯和民屯两类。但其推行的屯田制与曹魏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时间长,与吴国政权相始终;二是屯田与水利并举;三是无论屯田还是水利建设,大多是开拓性而非是恢复性的。孙权对于屯田十分重视,黄武五年(226),“陆逊以所在少谷,表令诸将增广农田。权报曰:‘甚善。令孤父子亲自受田,车中八牛以为四耦,虽未及古人,亦欲与众均等其劳也。’”这也说明当时已经采用牛耕技术。且同时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如《水经注》卷三五《江水注》三称:巴“水出雩娄县之下灵山,即大别山也。……吴时,旧立水屯于水侧,引巴水以溉野”,吴国这些开拓性的工作,奠定了江南农业和水利发展的基础,对江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征讨山越
东吴建立政权后,为了抗衡魏、蜀,需要扩大兵源和税源,于是对山越地区进行征讨。孙吴对于被征服的山越人,采取了“强者为兵,羸者补户”的政策,补充的精壮士兵要参加军屯,而“羸者补户”指的就是把征服的山越地区的老弱及女丁,编户为国家的自耕农,成为民屯上的生产者。山越人离开深山和汉族互相融合,又促使他们的生产技能和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进而促进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
3.开发岭南
《水经注》卷三六《温水注》称:交州“火耨耕艺,法与华同。名白田,种白谷,七月火作,十月登熟:名赤田,种赤谷,十二月作,四月登熟;所谓两熟之稻也。……米不外散,恒为丰国,桑蚕年八熟茧,《三都赋》所谓八蝅之绵者矣”。由此可知,左思《吴都赋》所谓“国税再熟之稻,乡贡八蝅之绵”,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江苏省公务员省考《行测》联考-部分真题(A类).pdf VIP
- 校园消防安全台账范本.docx
- 2024版加油站安全生产管理台账样本.doc VIP
-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外国语学校、科利华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PC工法桩专项施工方案 .doc
-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pdf VIP
- JT_T 410-2022CN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标识.pdf
- 标准图集-22TJ310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系列产品-下册.pdf VIP
- 汽车基础知识在线试题答案2.pdf VIP
- 地质勘查坑探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