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随化万端 遨游无极
《庄子·逍遥游》赏析
教学目标:1.背诵本文,了解庄子散文的语言特点(落实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
2.通过自学和分组讨论,把握《逍遥游》的思想
理解庄子思想的积极意义和影响(落实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
重点难点:在《逍遥游》中体现出来的庄子的思想
教学安排:3课时,其中一课时自学,一课时老师指导学习,一课时以展示为主
教学方法:以课堂讨论和自学为主,老师负责提供相关资料,并负责点拨指导。
相关资料分为三个部分,并要求学生自己查找一些资料。详细资料附后。公开课展示最后一课时。(落实核心素养,激励学生自学)
教学步骤:一、学生通过网络媒体等手段,查找关于庄子其人的相关资料。
二、通过完成对相关学习任务的研讨和文本的背诵来做好前期准备。
三、这里仅展示第三节课时的相关内容。
1.交流相关讨论的问题。
= 1 \* GB3 ①何谓逍遥?庄子反复说“小”、“大“之辩,有何用意?”“”之二虫又何知“”众人匹之“,庄子认为他们”无知“”可怜“,为什么?
= 2 \* GB3 ②怎样的人才可以逍遥?庄子否定了哪几种人,他们处在怎样的人生境界?
= 3 \* GB3 ③结合庄子的生平和我们学过的历史人物,你如何看待庄子思想的消极和积极的一面?
= 4 \* GB3 ④比较一下庄子的寓言和先秦其他著名的寓言,说说庄子的语言的特点。
2.每个组承担重点讨论一个问题,课堂交流。其他组在讨论的时候可以发难。
(第一二节课完成)
四、教师总结性点拨
(一)一个过着苦日子的天仙
庄子是诸子中最独特的文章家、思想家。
独特的生活习惯
独特的性格特点
独特的思想方式
他是一位布衣草鞋,野菜草汤,隐居陋巷,且经常断炊告贷的平民。生活贫困的原因就是与统治者不合作。喻牛辞相的故事即说明了这一点。
(二)逍遥游思想难懂之处
待 凭借 依赖
跟诸子思想相悖。荀子: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跟现实常理相左。现实:走,是无待; 骑车,开车,是有待。不用脑子的选择。
我们常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庄子的道理也很简单:假如我们依赖这个竿子,竿子的高度是有限的,庄子告诉我们这一切依赖都是有限有局限的。包括知识、经验、常识,凡是我们依赖的都是有局限的,假如我 依赖这个东西,这个东西的局限性就是我们的局限性。连知识都不能依赖,因为它也是有限的;甚至更糟糕的是我们往往依赖的是物质,实质上是物质役使了我们。
庄子的思想是超越现实的,是唯心主义的,也就是说庄子描述的“三无”境界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也是永远无法达到的,所以只能是一种幻想罢了。
(三)关于题目
“逍”者,高也;“遥”者,远也;“游”者为心灵苦旅,精神之游。——不是自由自在的飘荡,无忧无虑的闲适,就算是,也是经历了北冥苦寒的隐忍,羽化为鹏的蜕变之后,才能乘天地,御六气,游无极。才能获得真的自由、无忧无虑。
北冥的鲲为什么要变成鹏,飞到南冥?
北冥就是北海,南冥就是南海。北方是苦寒之地,严酷而贫瘠,象征着“人间世”,南方是温暖湿润光明亮丽之地,象征着理想的“真”、“道”,故曰天池。大鹏南飞的过程就是求真求道的过程。
(四)关于小大之辩
实际上庄子的世界里是没有小大之分的,没有黑白的区分,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甚至没有活与死的区别。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易中天认为“辩”就是辩论的意思。
庄子的小大之辩不是事物外形的大小,而是人的眼界、器局、境界的大小,庄子痛感人类的认识、心量、器局受种种局限,认识不得伸展,心灵不自由,视野不开阔。
井底之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庄子·秋水》
一个人受到空间、时间以及礼教的束缚,心量打不开,人的思维打不开,是一种“洞穴”思维,在西方哲学史上,这种思维也是严重阻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五)在《逍遥游》中庄子的理性思路
庄子在《逍遥游》一开头揭示了道家的法门。前面已经说过。
全文共三节。一二两节: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心志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眼界
二虫无知
(心胸狭窄) 适莽苍者,积三餐
适百里者,积三餐+一宿
适千里者,积三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9-2020同步苏教化学必修一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10+氧化还原反应.doc
- 泾口中学八年级语文假期作业(第一周).doc
- 腾讯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设计书填写指南(doc-6)-.doc
- 工作票三种人考试卷2019B.doc
-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练习试题.doc
- 牛津沪教深圳市中考英语第一轮复习八年级上册unit5-6词汇释义完形语法填空阅读理解综合练习(包含答案).doc
- 华中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送给好友的电子礼物——PowerPoint的应用(说课讲稿).docx
- 2020届高三数学文科总复习作业:第八章+立体几何+课时作业8-3.docx
- 初一古诗和赏析.doc
- 等温线专题自制.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