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21种海南植物粗提物生物活性初步测定
摘要: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1种海南植物粗提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musae(BerkCurt.)]、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cubense)、芒果炭疽病菌(C.gloeosporioidesPenz)、西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f.sp.niveum)、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theobromaePat)6种靶标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浸渍法测定了粗提物对莴苣蚜虫(Nasonoviaribisnigri)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当提取物浓度为5mg/mL时,7种植物粗提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大于60.00%,特别是黄樟和假臭草粗提物对5种靶标菌的抑制率都在60.00%以上、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都为100.00%;当提取物浓度为4mg/mL时,10种粗提物对莴苣蚜的触杀活性(蚜虫死亡率)在60.00%以上,其中5种粗提物的触杀活性不低于80.00%,假臭草杀虫活性最强,蚜虫死亡率为94.55%,与对照药剂0.7%印楝素乳油750倍稀释液杀虫活性相当。
关键词:植物粗提物;抑菌活性;触杀活性;生物学测定;海南
中图分类号:S4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8-1829-04
随着农药残留、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纷纷提高了农产品进口标准,中国每年因农药残留超标造成农副产品出口损失高达70亿美元[1]。高效低毒、在环境中易分解、在农作物中低残留或无残留的绿色农药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2]。植物源农药具有取材天然、来源广泛、作用平稳、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3,4]。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报道2400多种高等植物具有控制有害生物的作用[5],这些植物所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种类超过40万种。这些植物在分类学上主要集中于楝科、菊科、豆科、卫矛科、大戟科等30多科[6,7]。
海南岛地处热带,湿热多雨,气候条件优越,拥有独特的植物资源,充分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寻找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植物源农药具有重要的意义。试验对有特殊气味、受病虫危害较轻的17个科21种植物进行样品采集、粉碎、粗提,以6种植物病原菌作为靶标菌、以蚜虫作为供试害虫,研究21种植物粗提物的抑菌、杀虫活性,以期发现含有较高农用活性物质的植物种类,为新型植物源杀菌剂、杀虫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1.1.1供试植物21种植物采自海南大学儋州校区校园及附近农场,具体情况见表1。
1.1.2供试病原菌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musae(BerkCurt.)]、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cubense)、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niveum)、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theobromaePat)菌种均由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农药学实验室提供。
1.1.3供试昆虫莴苣蚜(Nasonoviaribisnigri)采自海南大学校园内菜地,挑选大小一致的无翅蚜供试。
1.1.4农药0.36%苦参碱水剂,河北阔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0.7%印楝素乳油,河南鹤壁陶英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对照用。
1.2试验方法
1.2.1植物粗提物制备将植物样品用清水洗净,室内阴干,粉碎,过40目筛,分别用适量乙醇浸提3次,浸提时间分别为3、2、1d。过滤,合并滤液,在(50±1)℃下减压浓缩,干燥得到粗提物(提取物)。
1.2.2抑菌活性测定将供试靶标菌分别接种于PDA平板,25℃恒温培养3~5d活化。
采用生长速率法[8]测定粗提物的抑菌活性。将不同粗提物配制成100mg/mL的母液,移取1mL至19mL融化的PDA培养基中,充分摇匀,迅速分装至3个直径为6cm的培养皿内。冷却凝固后在平板中央分别接入直径为0.5cm的靶标菌菌饼,以不含粗提物的溶剂为空白对照,以0.36%苦参碱水剂1500倍稀释液为药剂对照,(25±1)℃恒温培养3d,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抑制率=(空白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空白对照组菌落直径-菌饼直径)×100%。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分析数据。
1.2.3触杀活性测定采用浸渍法测定粗提物对莴苣蚜虫的触杀作用[9]:将不同粗提物配成4mg/mL的溶液,取带有30头无翅莴苣蚜的莴苣叶片,于药液中浸渍5s,取出后用滤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