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以上农业生产变化的原因。(4分) 生产工具:铁犁牛耕的推广。 生产技术:水利工程的兴修(都江堰)。 土地制度(生产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调动生产积极性。 汝窑·青中带蓝,五窑之首 定窑·润泽如玉,花纹千姿百态 五大名窑 官窑·雍容典雅,略带粉色 钧窑·钧红钧紫,华而不俗 宋诗云“夕阳紫翠忽成岚” 哥窑·唯一南方,裂纹传世 * *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 第2讲 中国古代经济文明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 ㈠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1、国家政局: 2、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3、国内外交通状况: 4、货币的统一和发展: 5、政府的政策: 6、经济重心的变迁: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 ㈡发展状况 1、先秦: “工商食官”到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2、秦汉: 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管理贸易; 西汉开始,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 3、隋唐: 农村集市(“草市”)开始发展; 为商业服务的柜坊、飞钱问世;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出现“扬一益二”; 对外贸易繁荣,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4、宋元: 商业受时、空的限制被彻底打破; “草市”普遍,全国出现几十座大的工商业市镇;(四大商业名镇) 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商税成为两宋政府的重要财源; 对外贸易继续繁荣,泉州誉之为世界第一大港。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 5、明清: 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区域性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由于货币税收的实行,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的出现; 由于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得实行,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逐渐转向以官方朝贡贸易为主。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 ㈢商业城市的发展趋势 1、传统的政治\军事性城市逐渐向工商业城市发展。 2、城市人口\规模\数量扩大。 3、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分布从北方向南方和沿海地区发展。 4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的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5、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娱乐休闲日趋丰富,生活观念逐渐变化。 6、城市间交通日趋便利。 (功能、规模、分布、新生产关系、市民生活和观念、交通)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 市、草市、夜市、晓市的区分 市:县以上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受官府监管。 草市: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唐宋一些大的集市逐渐发展成市镇。 夜市、晓市:“市”的类型。打破商业的时间限制。 【商 帮】 ⑴商帮形成的原因 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⑵商帮的影响 促进了农业、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全国性市场的形成。 附 1: (货币地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等) ㈣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地点、形成标志和部门、生产组织形式。 (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雇佣关系的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丝织业;手工工场。) “牙行”是清代寄生于商品流通领域中的民间经纪行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向买卖双方抽取牙佣(佣金),涉及米行、豆行、布行等300多个行业。“牙行”的出现 A、是手工业分工的细化 B、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 C、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避免了同行业间的竞争 C ㈣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现状、结果和原因。 现状:缓慢。 原因: “重农抑商”和 “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自然经济的封闭性,造成国内市场狭小。 农民受封建剥削,购买力低下。 传统观念习俗。(“重义轻利”、“崇本抑末”等) 结果:无疾而终。 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扼杀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 (《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㈣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理解要点: 1、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中,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也没有成长为独立的经济力量。 2、它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经济反映。 活学活用: 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变革的因素(经济转型) 1、制度性因素。 2、政策性因素。 3、经济模式因素。 4、观念因素。 活学活用: (2012全国)雍正谕旨:“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了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D 二、古代农业的发展 ㈠农业发展概况 1、生产工具 耒耜、耦犁、耧车、曲辕犁。 (生产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