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步:数据准备、保存 第二步,打开SAS程序 保存文件的位置 A,作物产量范围、步长;K,施肥量变化范围,步长 第三步:修改参数 第三步:修改参数 (1)修改文件保存位置和文件名(infile),例中文件位置为d:\book2.prn。 注意:SAS无法识别中文系统,故要求大家将待处理的数据均以book文件名保存在根目录下,便于SAS程序寻找待处理问题。 (2)修改第七行中作物产量范围和施肥量变化范围及其步长,A值代表作物产量范围和步长;K值代表施肥量变化范围和步长,B值无需变动。例中产量范围是6000~9200 kg/ha,运算的补充为200 kg/ha,施肥量变化范围为0~400 kg/ha,运算的步长为20 kg/ha。 注意:程序中的作物产量和施肥量范围一定要大于试验处理结果的变化范围。 运行完结果表示: PLATEAU=**** 即为平台产量(最高产量) INTERCEPT=**** 表示直线的起点(最低产量) SLOPE=*** 表示直线的斜率 JOINT=*** 表示直线与平台交会的X轴坐标(优化肥料用量) RSQ=**** 为R2 F=****** 为显著性检验的F值 PROBF=***** 为显著性检验结果是否显著 第四步:结果运算;第五步 结果判读与记录 第六步:添加散点 第七步:添加趋势线 第七步:修饰图形 不同产量增加趋势需要不同的模型、任何如何数据都不应随意修改或舍弃 既适合线性加平台模型由适合一元二次模型 当在前三个施肥水平作物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第四个施肥水平与第三个施肥水平相差不大时 仅适合线性加平台模型、仅适合一元二次方程 当第二个施肥水平已接近或达到最高产量时,应用一元二次方法拟合最佳产量施肥量明显高于应用线性加平台模型计算施肥量,故应该选用线性加平台模型。 当在前三个施肥水平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第四个施肥水平与第三个施肥水平相比,有明显降低时,应该选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最佳产量施肥量 作物产量对肥料用量的反应曲线 作物产量没有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变化,或作物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出现减产趋势。 6378 6427 6424 6312 产量 338 225 113 0 肥料用量 最大产量施肥量(kg/ha) 优化产量施肥量(kg/ha) 6170 6230 6430 6500 338 225 113 0 194 -294 2811 1288 优化肥料用量:0 作物产量对肥料用量的反应曲线 作物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呈跳跃式变化。 7170 6230 6430 6500 产量 338 225 113 0 肥料用量 6950 6100 7000 6000 338 225 113 0 1、检查是否是产量计算或数据输入错误; 2、若没有错误,对于高肥力田块可定义优化施肥量为0,对于无法判断肥力水平的田块应舍弃 作物产量对肥料用量的反应曲线 作物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没有顶点,优化施肥量为外推值。 1、检查是否是产量计算或数据输入错误; 2、若没有错误,对于低肥力田块可定义优化施肥量为最高施肥量, 对于无法判断肥力水平的田块应舍弃 作物产量对肥料用量的反应曲线 作物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没有顶点,优化施肥量为外推值。 6090 6500 6000 5000 产量 338 225 113 0 肥料用量 最大产量施肥量(kg/ha) 优化产量施肥量(kg/ha) 640 388 主要内容: 1、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建立 2、肥料效应函数的拟合和推荐施肥量计算 3、适宜施肥水平(2 水平)的设置 4、土壤养分测试的系统误差 5、试验点基础土壤养分含量 6、试验的田间管理、测产等操作规范 * 3414试验分析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崔振岭、陈新平、张福锁 Tel 010 E-mail cuizl@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主要内容: 1、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建立 2、肥料效应函数的拟合和推荐施肥量计算 3、适宜施肥水平(2 水平)的设置 4、土壤养分测试的系统误差 5、试验点基础土壤养分含量 6、试验的田间管理、测产等操作规范 主要内容: 1、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建立 2、肥料效应函数的拟合和推荐施肥量计算 3、适宜施肥水平(2 水平)的设置 4、土壤养分测试的系统误差 5、试验点基础土壤养分含量 6、试验的田间管理、测产等操作规范 第一步:将某一较大的生态区域内的所有田间试验按土壤类型进行分类,汇总;对某一特定作物,至少有30-40个点的“3414”完全或部分实施田间试验 计算各试验中缺氮、磷、钾的相对产量 对“3414”试验而言; 缺氮的相对产量 = 处理2(N0P2K2)产量 /处理6( N2P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维修电工高级实操题库.pdf VIP
- 桥梁工程墩柱、盖梁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doc
- 2024-2025学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9章 图形的变换 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pdf VIP
- 移动厕所投标方案(技术标 310页).doc
- 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统一考试电子电工单招试卷-B卷.docx
- 2025年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GB+30871-2022国家新标准规范.pdf
- 学生处处长述职报告范文.pdf VIP
- 国电乐东发电公司配煤掺烧全流程动态优化系统介绍(罗荣).pdf
- GB50433-2018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