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风沙地貌;风沙地貌学与风沙地貌;第一节 荒漠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第二节 风的作用
第三节 风成地貌
第四节 荒漠的类型;荒漠区的自然特征;风沙物质的来源;荒漠区的分布规律;分布规律;荒漠区形成的基本原因;长江以南地区有没有风沙地貌分布?;鄱阳湖湖滨“沙山”;第一节 荒漠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第二节 风的作用
第三节 风成地貌
第四节 荒漠的类型;第二节 风的作用;一、风蚀作用(wind erosion);沙粒的起动;沙粒的起动;一般地,起沙风4-5m/s。它同沙子粒径大小、地??性质(粗糙程度)以及沙子本身的含水率有关。
关于沙子的起动风速,Bagnold提出了流体起动值(fluid threshold)和冲击起动值(impact threshold)的概念。流体起动值是指沙粒的运动完全出于风对沙面沙粒的直接推动作用,使沙粒开始起动的临界风速;若沙粒的运动主要是由于跃移沙粒的冲击作用,其起动的临界风速则称为冲击起动值。;R.A.Bagnold根据流体在起动条件下,作用在沙粒上的迎面阻力(拖曳力)和重力的平衡,导出了沙粒开始移动的临界速度,也就是临界摩阻速度Vt
Vt=A·?g·d·(σ-ρ)/ρ
式中σ为颗粒密度,ρ为空气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d为颗粒粒径,A为经验系数。对d>0.1mm的颗粒,A=0.1。
冲击起动值和流体起动值一样,也遵循平方根定律,不过系数A=0.08,即任何高程上冲击沙粒的风速,都要比流体值下的风速小20%。;起动风速与沙粒粒径的平方根成正比。不过,极小沙粒不易起动,起动风速反而更大。粒径d<0.1mm,上述的平方根定律就不复存在。;二、风的搬运作用;悬移;跃移;下表列举了不同风速下蠕动沙量与跳跃沙量的变化。可见,风沙运动中跃移沙量的比例总比较大。
风流中跃移沙粒多的原因在于空气密度小,卡林斯克曾证明在相同剪应力作用下,沙粒在空气中跳跃高度要比在水中跳跃高度高800倍;另外,跃移沙粒的冲击能溅起更多的沙粒,或冲动比它直径大6倍或比它重200多倍的地表粗沙粒。;风沙运动中以跃移运动为主要形式,也最为重要,表现在:
①跃移质占风沙的主体;
②悬移运动和表层蠕移运动均与跃移运动有关(获取能量);
③据伊万诺夫研究,降落的跃移沙粒约67%的能量消耗于风蚀,跃移沙粒的冲击是风蚀的主要原因。;蠕移;三、风的堆积作用;碟形坑;溶蚀痕迹;风洞模拟实验;风洞模拟实验;风洞模拟实验;风洞模拟实验;风洞模拟实验;第一节 荒漠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第二节 风的作用
第三节 风成地貌
第四节 荒漠的类型;一、风蚀地貌;风蚀洞-克拉玛依吐孜沟;水-沙(砾)流磨蚀形成的地貌形态(三峡深槽地貌);②风蚀蘑菇、风蚀柱;若风蚀蘑菇顶部岩石的重心和基部岩石不一致,则上部岩石很容易坠落下来。坠落下来的大石块如在地上不稳定,当刮大风时,则能随之摇摆,称为摇摆石或风动石(swinging stone)。;风蚀柱,多形成于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上;台北野柳女王头 ;③雅丹地貌;塔里木的罗布泊区,风蚀槽沟深达十余米,长数十数百米,走向与主风向一致,当地人称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叫雅丹,即具有陡壁的土丘。;雅丹地貌;注意:雅丹不是发育在基岩上的,而是发育在河湖相的土状堆积物上的。是风蚀土墩和风蚀沟槽的垄槽地貌组合。;雅丹地貌的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湖相沉积地层;二是外力侵蚀,即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④风蚀残丘;在岩性强弱相间的水平岩层地区,经风力长期吹蚀,塑造成一些顶平壁陡的残丘,远远望去,好似废毁的千年城堡,谓之风蚀城堡。;准噶尔“魔鬼城”;克拉玛依“魔鬼城”;⑤风蚀洼地;二、风积地貌;沙波纹是沙地和沙丘表面呈波状起伏的微地貌。相邻两个沙波纹的脊线间距一般20-30cm,脊高可达10多cm。风力愈大,脊间距愈大。;野外观察和风洞实验发现,沙波纹脊线与风向垂直。;沙堆主要是风沙流遇碍(植被或地形变化),就在背风面产生涡流,消耗气流的能量,引起风速减小,在背风面沙粒发生沉积成为沙堆。(蝌蚪状→盾状);(三)沙丘;1. 信风型风积地貌;①新月形沙丘(barchan dunes);新月形沙丘平面形状如新月。高度不等,几米到十几米,最高达30 m。
新月形沙丘纵剖面的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微凸而平缓,坡度一般在10?~20?;背风坡(或落沙坡)下凹而较陡,28?~33? ,接近沙粒的休止角。
在新月形沙丘背风坡的两侧形成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此两翼顺着风向延伸。在迎风坡与背风坡连接的地方,形成弧形的脊,称为新月形沙丘脊。;a.饼状沙堆→b.盾形沙丘→c.雏形新月形沙丘→d.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的形成示意图
A.沙堆使近地面风速发生变化
B.压力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docx VIP
- 糖尿病入院记录模板.docx VIP
- soap病历中医的书写课件.ppt VIP
- V90伺服驱动器与S7-1200通过FB284进行PROFINET通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非常详细).docx VIP
- 体育教学论:体育教学过程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DB61_T 1741-2023 矿山生态监测规范.doc VIP
- 2025年广东省湛江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VIP
- 数字技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docx VIP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辨析修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病句——抓住病症,找出病因.doc VIP
-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10月质量检测练习化学试卷+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